近日,江苏大学法学院国际部“苏维埃”宣讲团走进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京江村乡村社区,以居民身边事为切入点,用通俗语言解读理论知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活动前期,社区公告栏悬挂二维码“理论盲盒”,居民扫码可随机获取一条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及配套时事解析。比如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搭配“社区养老服务调研才能摸清老人需求”的案例,用“一句话+一件身边事”的形式完成活动预热。
宣讲开始后,志愿者先通过 10 分钟的快问快答了解居民关切,随后围绕三个贴近生活的模块展开讲解。在“方法论串讲”环节,志愿者以邻里矛盾为例,拆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让居民明白处理问题要“抓关键”;“情景讨论”环节,结合社区常见的公共设施维护问题,居民分组扮演“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生活联系”环节,志愿者展示社区周边商业网点分布地图,结合“供需关系”相关知识,讲解日常购物便利度与资源分配的关联 。 志愿者还分享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理念,引导居民 结合 物业纠纷、养老服务等身边事进行解读。
现场通过问卷和即席提问收集到居民关心的话题,这些话题被一一展示在展板上:中美贸易摩擦会不会影响菜价?小区物业“只收费不办事”该怎么解决?“一带一路”相关举措能为在外打拼的子女提供哪些帮助?青少年学习压力大与未来发展该如何平衡?
针对这些问题,志愿者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给出解答。关于菜价问题,志愿者从“供需平衡”角度解释:外循环保障进口商品稳定供应,内循环畅通本地物资运输,能减少菜价大幅波动;针对物业问题,参考 其他基层社区的治理智慧以及 “群众参与治理”理念, 提出 “业委会+居民议事会”双轨 实践 方 案;提到在外打拼子女,志愿者表示可以通过社区与海外华人社团建立联系,及时分享当地安全信息等。此外,志愿者提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实用技能课堂”,涵盖普法、电商等内容,让居民在实践中学习。
活动共回收问卷39份,超过85%的居民认为相关理论知识能对社区治理提供帮助。 社区 李大爷笑着说:“以前觉得理论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用这些道理能解决电梯维修、物业纠纷这些烦心事。”
活动现场,居民共同参与编写了《社区生活实用策略手册》,收录了 13 条居民原创的生活妙招;对于暂未解决的问题,如物价长期走势、养老服务优化等,宣讲团与社区党委约定将进行后续调研,形成“收集问题—解决问题—跟踪反馈”的闭环。
此次活动让理论知识走进居民生活,通过结合实际问题讲解和互动讨论,让居民感受到理论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