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剪纸诉家国情,科普支教激荡童心

光影剪纸诉家国情,科普支教激荡童心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7 15: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千方爱心学校”科普支教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综合文化站,开展以“科教兴国”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通过天文讲座、吸管搭建、非遗剪纸等创新环节,引导乡村儿童在科学体验中激发想象,在文化传承中坚定自信,全面践行“科普育人”与“文化润心”的新时代教育主张。

星空讲堂引惊叹,奥秘初探启心智

“大家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只是一颗‘小蓝点’!”,支教团成员武雨以NASA“旅行者一号”拍摄的“小蓝点”照片开场,抛出“地球在宇宙中有多渺小”的问题,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配合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讲解,配上高质量的宇宙演化短视频和一张张由专业望远镜捕捉的壮丽星云、行星照片,抽象的宇宙尺度、行星运行规律、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等天文知识,像种子一样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学生专心听支教团队成员讲解天文知识。通讯员 陶冠岐 供图

吸管构筑未来城,巧手匠心悟平衡

从仰望星空到动手实践,活动现场旋即进入紧张而专注的“吸管建筑工程师”环节。孩子们以吸管为骨,以塑料节点为“焊”,在志愿者指导下搭建梦想中的“未来之城”。志愿者则化身“工程顾问”,穿梭在“建筑现场”间给予技术指导。“这里柱子太高容易倾斜,试试加个斜撑,形成三角形结构会稳很多!”他们将物理学的稳定原理(如三角形稳定性、重心)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小技巧。

图为支教团队成员指导学生搭建“吸管塔楼”。通讯员 陶冠岐 供图

搭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失败的“倒塌”时有发生,但正是这些小挫折,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原理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尝试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与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当一座座充满想象力、稳固站立在桌面上的“吸管塔楼”、“太空大桥”最终成形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是超越简单游戏胜利的自信光芒——那是科学思维悄然萌芽的印证。

非遗剪纸巧融光,星空剪影承古今

最后环节别开生面,将传统文化与天文科普巧妙融合——“星月交辉,非遗剪纸”。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将月相变化、北斗七星、星座图案等元素融入剪纸模板。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手执红纸与安全剪刀,屏息凝神,沿着线条仔细剪刻。当这些剪纸作品被一一粘贴在文化站明亮的落地窗上时,阳光穿透红纸,在地面投射出一个个美丽的星空剪影。这一刻,悠久的非遗技艺与现代天文知识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古老的中国红里映照着孩子们对宇宙的纯净想象。这份独特的“剪”出来的天文课,既是对天文知识的诗意理解,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

图为支教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制作剪纸作品。通讯员 陶冠岐 供图

一纸红剪,一束光影;一支吸管,一座“未来城”。“千方爱心学校”团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科技、文化与思想教育润物无声地传入乡村课堂。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志愿者们以星辰为纸,科学作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当科学之光照亮童心,当传统技艺融入新生,这场行走的课堂,也在点亮青春奔赴乡村的星辰大海。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