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的沂蒙山区,烟田里碧波荡漾、生机勃勃。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持续加强绿色防控,勾勒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图景,让绿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观念之变:从被动抵触到主动践行
“以前打药图省事,背起喷雾器见虫就喷,总觉得农药喷得多,病虫害就少。”6月23日,马站镇烟叶生产培训班上,古峰台村烟农李同彬感慨道,“现在才明白,滥用农药的危害可大着呢!”
“确实,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还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咱们的土壤一旦‘生病’,烟叶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旁,技术员刘召山一边补充,一边用图片和统计数据更直观地向烟农展示化学农药的危害。
过去,面对病虫害,烟农的第一选择是喷洒农药。如何转变烟农观念?沂水县局(分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在各烟站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田。作为首批示范户,李同彬在自家烟田安装了诱捕器、释放了蚜茧蜂。
在此基础上,沂水县局(分公司)通过“田间授课+线上答疑”的方式开展培训,全方位普及绿色防控知识。如今,进入田管期,各烟站的烟叶生产微信群里每天都很热闹,有的烟农请教蚜茧蜂释放时机,有的烟农讨论诱捕器布设密度……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绿色生产理念逐渐在烟农心中扎下了根。
图为无人机飞防烟田
防控之新:从单一防治到立体防控
6月25日清晨,富官庄镇得水村的烟田里,蛇床草随风摇曳,不时有七星瓢虫飞过。烟农刘运财兴奋地对烟技员杜名生说:“你看,这些小家伙都被蛇床草吸引来了!”
这道充满生机的田园风景线,正是沂水县局(分公司)不断完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鲜活写照。为破解烟田病虫害防治难题,沂水县局(分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综合利用物理、生物等防控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绿色防控体系。无人机飞防技术,让防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无人机搭载生物药剂,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和药剂浪费。诱捕器巧妙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精准诱捕并集中灭杀目标害虫。蚜茧蜂以烟蚜为食,精准控制烟蚜数量,最大限度减少虫害损失,为烟叶生长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沂水县局(分公司)还根据烟田实际情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化防控技术细节,让绿色防控体系更加科学高效,真正实现多管齐下、成效显著,为烟叶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今年,沂水县局(分公司)的绿色防控技术再添新招。通过积极推广蛇床草、油葵种植,为烟田构建起防护带。蛇床草、油葵不仅能为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场所、食物来源,吸引它们大量聚集,还能改善烟田生态环境,形成生态防控屏障。
图为烟田间设置蛇床草天敌带防治病虫害
生态之兴:从烟田增效到大农业拓展
在绿色防控体系的深度赋能下,烟田的“生态气质”已实现颠覆性蜕变。往昔依赖化学药剂压制的病虫害,正通过生物防治与生态调控实现自然制衡。更具创新性的是,“烟田+”复合经济模式正释放多元价值:田埂间种植蛇床草,既为天敌昆虫构建了栖息场所,又为烟农创造了经济收益;成片的油葵不仅为烟田打造了“金色防护带”,还让乡村成为旅游打卡点……
这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格局,也从烟田向更广阔的农业领域辐射延伸。依托临沂烟草天敌昆虫繁育中心,蚜茧蜂、异色瓢虫、蠋蝽等天敌昆虫的规模化扩繁工作持续推进,并成功应用于大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其中,自主研发的烟蚜茧蜂僵蚜盒实现技术突破——单盒即可满足一亩地防治需求,一次投放便能在区域内自动繁衍形成稳定种群,以“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模式兼具操作简易性与长效性。
图为蛇床草引来瓢虫防治蚜虫
“绿色防控不是终点,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沂水县局(分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李峰表示,眼下这套成熟的技术体系正加速向果蔬、粮食等作物推广。
如今,站在田埂远眺,无人机掠过绿色的烟田,诱捕器像忠诚的卫兵静静等待着害虫“自投罗网”,一垄垄蛇床草在烟田周边茁壮生长…… 这幅由绿色防控织就的立体画卷,正沿着沂蒙的沟壑山岭徐徐铺展,让沂蒙大地的生态新景真正走进画里、映在实处,也映照着烟农增收致富的稳稳幸福。(徐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