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熙“问需于民,送法入心”维权普法宣传活动新闻稿

倪晨熙“问需于民,送法入心”维权普法宣传活动新闻稿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7 11: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江苏大学法学院“法律之声”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问需于民,送法入心”维权普法宣传活动

为提升基层社区居民法律素养,推进法治社区建设,江苏大学法学院“法律之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近期深入镇江市京口区谷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小区,开展主题为“问需于民,送法入心”的维权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围绕基层群众法律需求,梳理《民法典(物权编)》和《民法典(合同编)》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款,重点聚焦消费维权、物业服务管理等高频法律问题,编制普法宣传资料。活动当日,团队成员通过入户走访、定点咨询等形式,与社区居民开展面对面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居民就网购商品质量纠纷、物业费缴纳争议、小区公共设施维护责任等实际问题提出咨询。团队成员逐一记录问题,并依据《民法典(物权编)》和《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从法律条文适用、维权途径等方面进行专业解答,累计收集法律诉求30余条。

图为志愿者与基层群众互动了解其法律需求

在与社区物业协作环节,团队将居民反馈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与物业管理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物业代表就日常管理中遇到的业主知情权行使、矛盾纠纷调解难点等问题进行阐述。团队成员结合《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相关内容,提出规范物业服务合同签订、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等建议,为提升物业管理法治化水平提供专业指导。双方还就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达成共识,明确后续将定期开展法律问题研讨。

会后,物业负责人王女士表示,法学院的学生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小区纠纷化解等层面提供了专业法律支持。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知识,协助梳理业主与物业的权责边界,为物业费催缴、公共区域使用争议等常见矛盾设计有可行性的调解流程,帮助物业工作人员掌握证据收集要点与沟通技巧,显著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图为志愿者与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案例宣讲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消费维权和物业纠纷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居民详细解读法律规定。在消费维权方面,重点讲解网购证据保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针对物业纠纷,深入分析物业服务企业的义务边界、业主共有部分权益等法律要点。宣讲过程注重专业性与通俗性结合,帮助居民准确理解法律内涵,掌握依法维权方法。居民李阿姨感慨道:“以前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听了这些案例讲解,才知道原来《民法典》里都有明确规定,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心里就有底了,知道该怎么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图为居民正在仔细聆听宣讲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是江苏大学法学院推进法治实践教育的重要举措。活动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法律帮助,有效提升居民法治意识,又通过实践调研深化团队成员对基层法治建设的认识。下一步,“法律之声实践团队”将对收集的法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为后续普法活动提供参考,并计划在更多社区开展《民法典》普及工作,持续助力基层法治建设。(通讯员:倪晨熙)

图为活动后合照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