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咱们社区邢书记了,是她帮我在家门口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不但能照顾孩子,还有了收入,这日子过得有奔头。”说起自己这几个月的工作,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馨国社区居民陈女士难掩心头的喜悦。几个月前,她通过社区的“就业服务站”找到了一份勾针、绒绣计件的工作,每个月能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馨国社区辖居民小区12个,常住人口5200余人。社区党委深入践行“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工作理念,在党建“三找”微项目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宝妈”、学历较低群体及少量高校待业毕业生等社区居民有着较强的就业需求。但由于就业服务缺少专业规划、岗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等原因,他们的就业需求一直难以实现。“最多的时候,社区一个月能收到居民就业咨询近30人次,解决居民就业诉求成为摆在社区党委面前的一道民生‘命题’,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党委书记邢彬说。2024年年底,馨国社区党委建立起全县首个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让居民在社区内即可破解疑惑,获取就业机会。截至目前,社区党委共帮助150余位居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帮他们圆了家门口同样有“位”来的梦想。
“就业服务站”让规划更专业
为帮助居民更专业的解决就业疑惑,社区党委主动对接辖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签订共建协议、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实习岗位、师资、策划活动等资源供给清单。在就业服务站开通服务窗口,2名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入驻创业贷款、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失业证打印等23项业务。社区党委每季度开展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同时建立起红橙黄蓝绿“五色就业服务群”台账,对长期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人员等5类人员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
“社区合伙人”让就业路更宽
为借力社会资源,社区党委又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合伙人”行动,为社区居民搭平台、拓渠道。年初,与县亲和家政公司签订协议,公司每年为社区免费举办4期就业培训班。5月,亲和家政在馨国社区开办第1期养老护理师培训班,不但为参训人员减免培训费,还减免意向居民的考证费,并承诺帮助拿证居民匹配到家政公司平台。社区党委与无棣“美团”合作,探索实行“众包”送外卖模式,实行“空闲送单、有事下线、计件结算”,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联系“启棣电商学校”提供电商直播培训,在枣、烘虾等特产丰收季,社区居民直播平均收入达5万元,最高10余万元。“今天的直播收入还可以,因为刚开始嘛,相信我一定会越做越好的!”刚刚走上直播岗位的刘大姐信心满满地说。
“技能共享团”让岗位更灵活
社区党委积极挖掘社区内部资源,发动退休技工、非遗传人、创业能手等组建社区能人“技能共享团”,通过“居民教居民”开展灵活小型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学技能—练手艺—创收益”良性循环。其中,花篮、帽子“勾针”和“花馍”制作等非遗工艺颇受欢迎,目前已培训4期,惠及居民300余人。
“多维度服务”让保障更有力
为全力解决好居民就业问题,社区党委不断创优环境,多角度呼应居民需求。协调辖区退休教师资源,开设公益性音美素养课堂、课业辅导“拓展班”,破解社区小学生家庭假期“带娃难”问题。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建立“共享自习室”,为大学生营造静谧学考环境。绘制“15分钟儿童生活圈”地图,为“宝妈”等带娃群体提供交流平台,织密就业信息网络。社区党委书记邢彬说:“家长顾不上的中小学生,可以来课业辅导班;家有大学生,可以来自习室;‘宝妈’群体可以借平台交流就业信息。社区充分考虑他们的不同需求,努力提升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连仙 王菁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