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灵药之乡关岭的“黔小刺”刺梨汁:秉承航天品质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贵州灵药之乡关岭的“黔小刺”刺梨汁:秉承航天品质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来源:网络 2025-07-16 16: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日前,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顾灿雯等代表公司的党员和员工,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带着新近开发的“黔小刺”刺梨汁功能饮品等慰问品,来到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坪寨村部分老党员家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了亲切的问候和关怀。

关岭县社工部副部长缪祥进,中共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顾灿雯,坪寨村老党员代表,平寨村支书,关岭县社工部副部长方杨(从左至右)

在整个慰问过程中,每到一处,顾灿雯等都与老党员们亲切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身体健康和家庭情况,向他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老党员们也纷纷表示,会继续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据悉,此次慰问活动中,共走访了8位老党员,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顾灿雯表示,通过这次慰问,不仅让老党员们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关怀与温暖,也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企业与村委会、企业与群众的联系,营造了良好的党群关系和社会氛围。

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顾灿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从小在美丽的贵州长大,2011年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但心中始终难忘家乡漫山遍野的野生刺梨果,希望开发刺梨深加工产品,造福一方父老乡亲。2021年,顾灿雯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决心将贵州这座“维C宝库”的天然馈赠——野生刺梨果带给更多人,造福社会。创业至今,顾灿雯和相关专家团队深入研究了刺梨的营养价值与加工工艺,并通过研制、开发、生产最新一代的“黔小刺”刺梨汁功能饮料产品,帮助上万人品尝到了这份来自贵州高原的天然滋味,也带动了“灵药之乡”关岭地区种植刺梨的十里八乡的村民有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刺梨原是贵州等地山间的一种野果,清代《黔书》《本草纲目拾遗》就记载了其药用价值。抗日战争时期,农学家罗登义潜心科研,对170多种水果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不起眼的野生刺梨极富营养价值,是维C、维P之王,滋补健身的好东西。它每100克的维C含量超过了2300毫克,是苹果的500倍,柑橘的100倍,猕猴桃的30倍。而且还富含VA、VD、VE、胡萝卜素、有机酸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简直就是妥妥的天然营养包。2022年6月10日,贵州志浩刺梨公司提供的刺梨种子经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搭载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展了育种试验,刺梨成为了“天选之果”。

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在顾灿雯等创业者带领下,近年来,利用“灵药之乡”关岭地区种植的天然刺梨果,开发成功“黔小刺”刺梨汁功能饮品,推向市场,引起消费者关注,受到赞誉。他们的产品名称将“维C”与贵州方言“黔小刺”结合,既突出了刺梨饮料超高维C含量的核心卖点,又通过“带刺的”谐音,强调原料刺梨的独特形态——暗喻产品如同贵州大山里的野刺梨一样天然鲜活、风味十足。“就这一刺”既指代刺梨的物理尖刺特征,又隐含“一试难忘”的消费暗示,整体以短促有力的口语化表达传递出“黔小刺”产品的“野性十足、营养满分”的差异化形象,让人瞬间记住这款充满贵州地域特色的功能饮料。

据介绍,“黔小刺”这款刺梨汁是与CNSPACE航天的联名款,寓意航天品质,全球共享。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的刺梨果产自贵州被誉为灵药之乡的关岭地区,经过3年时间的种植、1千多个日夜的养护,直到刺梨果的采收,始终不撒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全部人工除草,保持了刺梨果实的原真。在加工过程中,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从刺梨的成熟度、糖度、颜色、新鲜度等全面控制,运用超滤膜过滤技术生产原汁的同时,保留了可溶性膳食纤维,浓缩成小小的一瓶“维C之王”,可以随身补充营养。

据了解,贵州云森灵康养研学有限公司在顾灿雯的带领下,不仅深耕“黔小刺”系列功能饮料产品,还不忘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多种形式回馈社会。为了进一步推广贵州文化旅游,顾灿雯回到家乡创业后,还带领企业自发成立了十几个人的志愿服务队——“黔小刺漫游团”,紧抓短视频的风口,开始拍摄系列介绍贵州美景、美食的短视频,已经陆续拍摄短视频介绍了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龙宫、兴义马岭河峡谷、马岭河漂流、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等。“黔小刺漫游团”还特别拍摄系列短视频,重点宣传了关岭县小众景点如冰臼、滴水滩瀑布、化石公园、红崖天书、国画山、各乡镇美景、世界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北盘江大桥等,他们尽心竭力为宣传推广贵州及关岭地区的美景风光、民俗文化、特色美食、少数民族风情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