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盼,也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作为乡镇边境派出所民警,每天面对的是家长里短的纠纷、田间地头的矛盾、邻里之间的摩擦,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大事”。今年以来,董干边境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推出警务“一本通”,翻开一本通手册,清晰记录着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林地纠纷等等的调处时间、参与人员和后续计划。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董干这个边境小镇已成为常态。“一本通”就好比是一根线,把散落的“平安扣”一个个织紧,在基层治理的布面上,绣出一幅接地气、有温度的平安图景。
信息“聚沙成塔”,让矛盾隐患“看得见”
乡镇地域广、人口散,底数不清就像“盲人摸象”,治理工作难免被动。“一本通”首先是本“家底账”,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把平安根基扎在最基层。人户信息“动态清”:结合“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我们给每户村民建立“家庭档案页”,记录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等信息,标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关注对象。矛盾苗头“提前标”:村民因宅基地、灌溉用水、家庭婚恋等引发的潜在矛盾,我们会在“一本通”上用红笔标注“预警等级”。比如张家和李家因宅基地边界起过争执,就标注“需每月回访”;王家承包地的灌溉渠被堵塞,标注“联合村委会协调解决”。
流程“环环相扣”,让调处过程“抓得牢”
这种“闭环管理”,正是“一本通”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改变。从纠纷受理的那一刻起,就像给事件装上了“追踪器”:谁接的警、谁去调处、调解决议是什么、后续要做什么,每一步都有时间戳和责任人签名。对于复杂纠纷,还能启动“多部门联调”模块,一键推送信息给社区、司法、等部门,避免“各管一段”的推诿。
服务“枝叶关情”,让平安底色“擦得亮”
针对针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一本通”里有专门的“关爱日历”。每次下村走访,民警带着本子逐户更新,定期上门看望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实时动态更新“一本通”手册。今年社区民警在更新台账时发现独居的王大爷多日无人应答,立即联系村干部破门查看,及时送医救助了突发脑梗的独居老人。
“一本通”它不仅是冰冷的数据库,更藏着对群众的“心上事”。“一本通”会给每起纠纷贴上“标签”:是邻里矛盾还是经济纠纷,是否涉及老人儿童,是否需要长期帮扶。对于特殊案例,比如家庭暴力调解、困境儿童权益保护,在“一本通”里都会用红笔标注,定期提醒民警回访,防止问题反复。
从田间地头的林地纠纷,到村头巷尾的邻里摩擦,从鸡毛蒜皮的口角摩擦,到关乎生计的劳资矛盾,警务“一本通”就像基层民警的“左膀右臂”,用数据的“准”、流程的“顺”、服务的“暖”,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当每一起纠纷都有迹可循、每一次调解都落地有声,平安的种子便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最终连成一片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图景——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用“一本通”的“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的“大文章”。(文山边境管理支队董干边境派出所 苏振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