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浪灼城。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正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环卫工人鲁文元的汗水浸润了橘黄色的工作服。他习惯性地推开繁昌区烟草专卖局徽映·爱心驿站的玻璃门,清凉气息扑面而来。驿站志愿者微笑着递上切好的西瓜和防暑药品。一句“师傅辛苦了,快坐下歇歇”的问候,让他紧绷的神情骤然松弛。这方小小的驿站,在这个酷暑难耐的盛夏,已然成为繁阳镇街头巷尾像鲁文元这样的户外工作者心中最坚实的清凉港湾。
以“清凉服务”筑牢坚实保障,回应民生所盼
户外劳动者是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却也常常面临着“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的现实窘境。繁昌区局深刻洞察这一群体最迫切、最基础的需求,将“徽映·爱心驿站”的功能定位精准锚定在“雪中送炭”上,以扎实的“暖心服务”体系,构筑起抵御酷暑的第一道防线。
驿站内,设施虽简却一应俱全:洁净的饮水设备24小时供应冷热饮用水,解决“喝水难”;微波炉方便劳动者加热自带饭菜,化解“热饭愁”;舒适的桌椅营造出安静的休息空间,让疲惫的身心得以短暂安放,解决“休息难”;独立整洁的卫生间更是解决了“如厕急”。这些看似平常的设施,对于奔波在烈日下的劳动者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及时雨”。
图为繁昌区局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上西瓜及十滴水、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
针对酷暑特性,驿站的服务更显精心。冰镇西瓜成为驿站最具人气的“清凉符号”,当劳动者带着满身暑气走进来,一块甘甜多汁的西瓜瞬间便能消解几分燥热。驿站常备的十滴水、仁丹、清凉油等防暑降温药品,免费取用,成为守护健康的“小卫士”。
“以前扫完这条街,只能在树荫下或者店铺门口台阶上坐会儿,水喝完了也没处续。现在不一样了,”环卫班长王大姐朴实地笑着说,“驿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饭凉了能热,天热了有地方躲,还有西瓜吃、有药备着,心里踏实多了!”这份“踏实”,正是繁昌区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直接、最温暖的注脚。驿站以扎实的基础服务,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具象为可感可触的清凉慰藉,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高温下的燃眉之急。
以“健康关怀”延伸服务半径,解决民生所忧
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繁昌区局敏锐地捕捉到户外劳动者群体对自身健康的普遍担忧——长期暴露于高温、高湿、高强度作业环境,健康风险显著升高。为此,“徽映·爱心驿站”的服务半径果断向“健康守护”领域延伸,着力化解劳动者心头“所忧”。
图为繁昌区局志愿者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服务
驿站积极链接属地医疗资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等建立协作机制,定期为前来休息的户外劳动者提供基础健康检查服务。血压计、血糖仪成为驿站里的“健康哨兵”,每一次测量数据的跳动,都牵动着工作人员的心。对于血压、血糖异常者,医护人员会当场给予初步的健康评估和个性化建议,耐心讲解高温作业下的健康防护要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等。
驿站内的“健康角”还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小课堂。繁昌区局的安全员汪道连利用模型道具,手把手教授心肺复苏、外伤止血包扎、中暑急救等实用技能。外卖骑手王凡在参加完培训后感慨:“以前遇到有人晕倒只会干着急打120,现在学了心肺复苏,心里有底了,关键时刻真能救命!”这种面对面的实操培训,极大提升了户外劳动者在突发状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多亏了驿站那次量血压!”货运司机刘师傅心有余悸地回忆。一次午休时,驿站志愿者发现他的血压高达180/110,反复测量并强烈建议他立即就医。刘师傅听从劝告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经及时治疗转危为安。“平时忙着跑车,总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根本没在意。驿站这服务,真是救了我一命。”入夏至今,“健康守护”服务已开展3场次。这一举措,正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将驿站从单纯的身体休憩站,升级为守护生命健康的“前哨站”。
以“法治阳光”织密权益网络,守护民生所需
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劳动权益保障相对薄弱、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繁昌区烟草专卖局深刻认识到,为劳动者“送清凉”,不仅要缓解身体的酷热,更要驱散权益保障上的“迷雾”,让他们在法治阳光下更有尊严地劳动。于是,“法在身边”权益护航行动在“徽映·爱心驿站”应运而生,直击民生“最需”。
区局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法律人才资源,组建了由法规部门骨干、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员工组成的专业普法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劳动者在驿站休息的碎片化时间,开设形式灵活的“普法微讲堂”。课堂内容绝非枯燥的法条宣读,而是聚焦劳动者最关心的现实痛点:如何识别和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遭遇欠薪、工伤怎么办?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与维权途径有哪些?志愿者精心选取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繁昌话”,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法律援助法》等核心条款,让抽象的法律变得可知可感、可用。
图为繁昌区局志愿者为快递员送上防暑用品,并普及夏季实用安全知识
针对夏季特殊气候和安全风险,驿站普法内容还巧妙融入了夏季防火、用电安全、防溺水、防汛避险等实用安全知识,提升劳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驿站内常设“法律咨询角”,普法志愿者定期“坐诊”,一对一耐心解答劳动者提出的具体法律困惑,提供维权指导,确保劳动者诉求有回音、维权有门路。
“以前总觉得法律是大道理,离我们这些打工的远着呢。听了几次驿站的小课堂才明白,法律就在身边,就在保护我们!”一位常来听讲的建筑工人深有感触。据悉,“法在身边”活动已累计开展6场次,覆盖户外劳动者近120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0余件。驿站的法律服务,如同穿透暑热阴霾的阳光,照亮了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路径,在基层一线扎实践行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庄严承诺,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以“绣花功夫”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民生所急
基础服务是根本,品质提升无止境。繁昌区烟草专卖局在保障“饮水、热饭、充电、如厕、休息”等核心功能高效运转的同时,以精细化的“绣花功夫”,持续推动“徽映·爱心驿站”向“便民驿站”升级蝶变,致力于满足劳动者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需求,让他们在驿站不仅“能歇脚”,更能“歇得好”“有收获”。
图为繁昌区局徽映·爱心驿站暖心服务设施展示
驿站敏锐捕捉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细微不便,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增添暖心细节:备有打气筒、简易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的“应急维修箱”,让快递小哥松动的脚踏板、外卖骑手突然没气的轮胎能迅速得到处理;几把结实的应急雨伞,为突遇风雨的劳动者撑起一片晴空;精心挑选的报刊书籍、行业杂志摆放在阅览角,让短暂的休憩时光也能增添一份精神滋养。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在关键时刻解决了劳动者的“麻烦”,传递着无微不至的关怀。
“那天下午送餐,脚踏板突然松了,急得不行。跑到驿站,借了把扳手几下就拧紧了,一点没耽误后面的单子!真是帮了大忙!”外卖骑手小陈对驿站新添的工具赞不绝口。一位在驿站避雨并借用了雨伞的周边群众动情地说:“这伞借的不只是挡雨,借的是一份安心和尊重。”这些点滴的贴心升级,是繁昌区局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切体察与积极回应,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于细微处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用心。
驿站虽微光,映照大情怀。繁昌区局“徽映·爱心驿站”的夏日送清凉实践,其深远意义远超一次季节性的关爱活动。它以解决户外劳动者“急难愁盼”为核心,系统构建起“基础保障+健康守护+权益护航+便民升级”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步,繁昌区局“徽映·爱心驿站”将立足“四时八节”全时域关怀体系,聚焦户外劳动者四季常新的实际需求,持续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创新服务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写好服务民生的“大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繁昌的生动实践贡献坚实的烟草力量。
作者:韩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