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乡村落地生根,2025年7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数载民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传承民族文化、溯源华夏文脉、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传承、华夏文脉的赓续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图为团队实地走访梦呜苗寨)
探秘非遗 追溯苗史
调研团成员参观了隔花吟草苗族服饰展览馆、苗族蜡染传承基地,对非遗技艺传承人梁小哲、梁桂英展开深度访谈,了解苗族的古籍文献、传统服饰、祭祀器物及生产生活工具,这些展品直观展现了苗族的历史发展脉络、独特风俗习惯及传统技艺。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蜡染技艺传承人梁桂英)
对话村委 共商传承
苗绣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随后,团队前往雨卜村村委会,与村干部交流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经验,了解当地的传统技艺保护程度与现状。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交流)
走访苗寨 探索新路
为探索新时代民族文化发展新路径,团队深入双龙沟、大苗古城及梦呜苗寨,参观当地的苗族特色建筑,如对歌楼、戏曲馆和苗族红薯坊等,并采访香粉乡苗族居民,了解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对非遗技艺与地区发展的切身感受。
(图为少数民族居民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当地特色建筑)
(图为少数民族居民为团队成员介绍少数民族手工艺品)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数载民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探索,也是青年学子践行文化自信、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上砥砺前行,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广西师范大学
文/陈昭羽、陈楠淑、吴凯儒、何姝睿、李忻瑶
图/陈昭羽、陈楠淑、杨许可、邓培、吴礼彬、张哲宇、董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