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香不怕巷子深

“韭”香不怕巷子深

来源:周口网 2025-07-15 15: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晨光熹微,碎金流淌,一片片挺拔的翠绿舒展着细长的身姿,叶尖上凝结的露珠,折射着朝阳的光晕,晶莹剔透,这便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的韭菜田。微风过处,一股独特而浓郁的辛香弥漫开来,清冽、鲜灵。弥漫的韭香,早已成为新华镇最鲜明的文化印记,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与人间烟火。在这片涌动着生机的碧浪间,镰刀轻快地划过低空,发出清脆悦耳的“嚓嚓”声,与风声应和。每年的4月份,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都组织志愿者到新华镇帮助农忙的农户收割韭菜。

王虎晓正在讲解韭菜长势

王虎晓说,今年已经是他种植韭菜的第22个年头。“最开始都是农户们在各家院子里面一小片儿一小片儿地种。那个时候哪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棚膜,为了保温增温,我们都是用土坯在菜地四周垒成一尺多高的墙,上面搭上椽子,把化肥袋里层的塑料薄膜扯下来,用废旧毛线一块儿一块儿手工缝合,盖在椽子上……”随着王虎晓质朴的话语,泛黄的岁月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大家仿佛置身于20世纪80年代的乡野田间。

时光流转,涓涓细流终成浩瀚碧波。从零星点缀的庭院小菜,到如今全村七成农户参与的连片种植;从单一的鲜菜售卖,到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新华韭菜,已蜕变为新华镇年产值超亿元的金色产业。它承载的荣誉熠熠生辉: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的肯定,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以及“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称号。

志愿者协助农户收割韭菜

丰收的喜悦,正通过无形的网络传递。田间地头架起的直播间,将这片青翠与辛香实时播撒。屏幕那头,天南海北的询问与赞叹如潮水般涌现,“求链接”“长见识”的字样温暖滚动。临河区局(营销部)的志愿者们,正向农户倾囊相授:如何让镜头捕捉“品相好、口感佳、色泽亮”的特质,如何讲述品牌故事,如何让这源自土地的“绿色无公害”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与持久的信任。助农兴农的炽热情怀,在指尖与心间流淌,力求将美好的愿景,化作农户手中沉甸甸的实惠。

一捆捆翠绿的韭菜,捆扎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实,更是土地与耕耘者之间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那绵长悠远的“韭”香,早已穿透深巷,飘向远方。春风里,新一茬的幼苗正悄然拔节,积蓄着力量。它们承载着过往的荣光与未来的期许,邀约着四方宾朋,共赴一场属于新华韭菜、生生不息的绿色盛宴。(齐冰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