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13日,四川农业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在都江堰联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非遗工坊到社区院落,从科技馆到阅读中心,跨越国界的青春力量在此汇聚——他们与孩童共绘梦想、向匠人学习木雕、为残疾老人送去暖意、为青少年守护心灵晴空,用多元实践编织出一段兼具文化温度与公益价值的夏日篇章(通讯员李晴一)。
童声里的嬉戏之约:与小朋友的温馨互动
7月7号到7月10号的每天下午,来自新加坡的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和小游戏,第一天,破冰游戏带动小朋友们与志愿者们相识,志愿者们也为小朋友们介绍了自己所学习的的专业,为小朋友们播下梦想的种子,志愿者们还同小朋友们一起绘出了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永存心中,保持热爱,追逐梦想。第二天,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公益课程,传播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让善良的种子在小朋友们的心里扎根,正确的价值观在小朋友们的心里传递。第三天,志愿者们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和手工活动,既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快乐。在此过程中,小朋友们和志愿者们进行了一场跨国交流,在互动中一起体验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彩虹社区志愿者与小朋友见面会
7月11号,志愿者们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了科技馆,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科技的魅力,一起学习科学的原理,一起感受中国的科技发展。
刀木相和的诗行:灌县木雕的学习与体验
7月7日至7月10日的每天上午,新加坡志愿者们走进民俗陈列馆,在何飞老师指导下,沉浸式体验灌县木雕技艺。从构思造型到操刀雕刻,志愿者们全神贯注,将创意注入木坯,亲手打磨出独具匠心的木雕作品,在刀起木落间,感受传统工艺的诗意与温度。
何飞老师传授木雕技艺
方寸间的暖意:入户关怀里的一餐一帚
7月12号,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同四川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一起来到了一位残疾者婆婆家里,在这里大家分工合作,一起帮婆婆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给婆婆安装了窗帘,和婆婆一起做午饭,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感受美好的午后。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无处安放的电线,烧不起来的柴火,难清理的灰尘……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克服,最终收获了一段充满欢声笑语的美好回忆。
志愿者与残疾婆婆合影留念
青春里的晴空:初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守护
7月13号上午,随着阳光的升起,志愿者们来到了都江堰的全民阅读中心,在这里与初高中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和生活,了解不同国家的差异。此外,志愿者们还与同学们一起做手工,绘画,串手链,做花束……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放松身心,与志愿者一同深入交流,在压力巨大的学习生活里,得到了引导。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都江堰的古堰,这场跨越8天的实践活动落下帷幕。从非遗传承的种子到科技启蒙的火花,从社区院落的烟火气到心灵交流的真诚瞬间,两校学子以青春之名书写的不仅是文化交融的故事,更是奉献与成长的答卷。这段始于都江堰的情谊与担当,终将化作更持久的力量,在未来的志愿服务路上继续绽放光彩。
来源:商旅学院岷川星洲·志愿同航队 李晴一/文 曾婉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