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善盟的辽阔沙海之上,绿色正逐渐成为最动人的生命底色。这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覆盖了全盟72%的土地,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常年与风沙为伴。如今,阿拉善盟的干部群众凭借智慧与汗水,书写出一份震撼人心的生态答卷:森林覆盖率从2.96%跃升至8.37%,草原植被覆盖度从不足15%提升至23.18%。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不仅是治沙人坚守的绿色传奇,更是这片土地重焕生机的生动见证。
光伏项目构建三级防控体系 立体模式破解沙区发展难题
内蒙古华电腾格里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创新构建了“三级防控”生态治理体系,为沙漠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模式。 一级防控在光伏场区外围科学规划了200米迎风面与50米背风面的防风阻沙带,筑牢了第一道生态防线;二级防控在场内道路两侧布置草方格固沙带并种植耐旱植物,目前已在项目基地外围建成1000余亩草方格固沙带,并在德勒格尔光储电站周边完成3500余亩固沙区域的建设;三级防控则创新应用光伏板间种植技术与新型PLA生物可降解沙袋固沙技术,这种环保材料不仅能高效固沙,还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至30%以上,区域风沙活动明显减弱,微气候持续改善,成功实现了“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固沙”的立体化绿色发展模式,使“新能源+生态修复”的融合路径更加清晰。
系统治理流动沙丘 筑牢沙区生态防护网
高新区80万千瓦光伏配套生态治理工程,针对乌兰布和沙漠7.7万亩流动沙丘(其中巴彦树贵嘎查4.2万亩、乌兰布和嘎查3.5万亩)的特殊地理环境,实施系统化综合治理。该区域以东南高、西北低为主要地形特征,分布着大量流动沙丘与垄岗沙丘,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治理团队精准施策,整合工程固沙、人工植苗、围栏封育等综合措施,严格把控治理质量:良种使用率达70%,当年苗木成活率超70%,网围栏建设完好率100%,并确保三年后苗木保存率达65%以上、草方格保存率达40%以上、植被盖度达15%。系列举措有效减缓沙丘移动速度,保护原生植被,提升生物多样性,实现了“阻沙上山、阻沙入河”的生态防护目标。
风电项目嵌入沙漠腹地 协同推进生态能源双提升
乌力吉40.5万千瓦风电配套生态治理项目深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覆盖超格图呼热苏木敦都高勒嘎查6.7万亩及巴润别立镇沙日霍德嘎查1.4万亩流动沙地,总面积达8.1万亩。该区域主要由起伏沙丘构成,局部地势较为平坦,地表覆盖度低,沙土易受风蚀,生态基底较为薄弱。
项目团队采用工程固沙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系统方案,通过设置机械沙障以稳定沙面、人工栽植适生植物以恢复植被、建设网围栏实施封育保护,并配套完善标志牌等管护设施。治理后,区域风蚀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沙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风电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治沙”的实践内涵。
从漫天黄沙到绿洲渐现,从单一发电到生态融合,华腾新能公司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深耕“新能源+治沙”模式,以科技为翼,让清洁能源照亮更多角落,让绿色在沙漠中不断延伸,续写能源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章。(作者:杨文彦 董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