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青绿,韶华返乡:共探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新密码

只因青绿,韶华返乡:共探青年入乡赋能乡村振兴新密码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5 14: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日至7日,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只此青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 下沉湖州各地乡村,围绕“ 青年 入乡创业” 主题进行实地调研, 探寻青年 入乡、返乡 创业的鲜活故事,解锁乡村振兴的青春密码。

图1 只此青绿团队动员大会合影

调研第一站, 团队赴长兴县水口村开展调研,深入探访青年返乡创业实践。团队与基地主任丁洁及创业青年交流,了解到当地通过呇梦青创谷等平台,结合紫笋茶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升级民宿产业,吸引超500万人次游客,带动多元经济协同发展。尽管面临资金与市场磨合等挑战,青创谷仍为青年提供了创业缓冲期和实践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丁主任分享自身返乡经历,呼吁青年深耕特色产业,为乡村注入持久活力。长兴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图2 负责人丁洁介绍青创谷产品

调研第二站,团队 深入德清县莫干山庾村,调研青年返乡创业现状。在负责人崔晶晶的带领下,团队走访了“ 山海星 慢集 ”艺术工坊,聆听了创始人王千慧从服装定制到宠物店,再到创立融合天文、艺术的多元品牌的创业历程。团队成员还参观了 庾村 特色店铺,感受传统茶文化与非遗竹编的创新融合。庾村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政策扶持吸引青年返乡,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实践团深刻体会到青年创业需坚韧与创新,未来将开展宣讲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3 团队成员倾听山海星慢集创业者创业故事

调研第三站,团队前往 安吉杭垓镇,调研青年返乡创业的“山系”振兴模式。团队走访了外滩5号咖啡店、小瘾青山民宿和高地引力营地,与青年创业者李俊烈、黄操等交流,探索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学子们深刻感受到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乡村正成为青年就业创业的热土,未来将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图4 调研团队小分队和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调研第四站,团队 在 指导老师 沈佳艳 的 带领下,赴荻港渔庄开展调研。团队参观了研学基地、非遗陈列馆及青创四合院,深入了解当地将渔桑文化转化为研学资源与创业项目的创新实践。荻港渔庄通过“一元青创合伙人”机制,为返乡青年提供政策、资金和平台支持,助力乡村文旅发展。负责人倪威和姚淞呼吁更多青年加入乡村振兴,用专业特长赋能乡村,共同书写返乡创业新篇章。此次活动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灵感。

图5 团队成员和负责人交流

此次“只此青绿”实践团队深入湖州 乡村 ,见证了青年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从紫笋茶文创到非遗研学,从生态民宿到天文艺术工坊,青年创业者正以多元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调研成果彰显了政策引导与青年活力的双向奔赴,团队将持续传递返乡创业的青春故事,助力构建“青年下乡、城乡共富”的新格局,让乡村振兴之路因青春力量而更加宽广。(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讯员:胡婉婧 姜晨恺)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