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马文化交融绽放 黔南锡林郭勒共谱文旅协作新篇

南北马文化交融绽放 黔南锡林郭勒共谱文旅协作新篇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5 10: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蒙古马超级联赛在锡林郭勒太仆寺旗马苑盛大开赛。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60人“村马”方阵身着五彩盛装,与1000余匹骏马共同踏响草原,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文化之约,拉开了两地以马为媒、文旅融合的全新序幕。

草原盛会:当“村马”遇见“马超”

开幕式上,骏马嘶鸣,蹄声阵阵。来自各地的赛手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般地奔跑在赛道上,精湛的骑术和骏马的矫健身姿,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和掌声。随着五彩烟花划破草原上空,骏马奔腾而出,在激昂的旋律中,近千名骑手昂首阔步,依次通过主席台,向观众们展示着矫健身姿,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本届赛事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比赛项目,包括蒙古马30公里耐力赛、9.6公里3人团体接力赛,以及驯马比赛、绕桶比赛、跑马拾哈达比赛、跑马射箭比赛、走马比赛、牵马过障碍跑比赛等传统特色竞技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考验着赛手与马匹之间的默契配合,更展现了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品质。在团队接力友谊赛中,来自贵州三都的水族选手韦忠帅驾驭马匹率先冲过终点获得冠军。赛后,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蒙,我很喜欢这里,这里的草原和赛马和贵州那边不一样,这边的赛道很长很远,今天是我超常发挥,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来内蒙赛马。”这也是黔南州“村马”选手首次在内蒙古马超赛事中夺冠,为两地马文化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贵州三都水族选手韦忠帅

“我认为内蒙古马的产业链发展成熟,已形成很成熟的马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马文化内涵。贵州一年中有10个月都适宜开展赛马活动,这是优势,但马产业还有很大的短板。下一步,计划利用内蒙古草原马产业的深厚基础,结合黔南的生态优势,在文旅加赛事方面深化合作:一是推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开展合作项目;二是探索建立培训和赛事合作机制,上半年在黔南举办‘村马’赛事,下半年在内蒙古举办‘马超’友谊赛,形成南北联动,把‘村马’IP打造成全国性的南北民族交流IP。”三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曹菲分享了此次锡林郭勒文化交流之旅的感受。

据了解,为全方位提升游客的观赛体验,赛事期间将连续3天举办“马超之夜”大型惠民演出。届时,身着绚丽多彩特色民族服饰的黔南州各族演员,将用民歌演唱、传统舞蹈等精彩节目,生动展现南方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而杭盖乐队极具特色的马头琴演奏,搭配震撼人心的呼麦与现代音乐的融合表演,也将为现场观众带来接连不断的视听惊喜,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演出高潮。

跨界协作:从文化共鸣到产业共振

在贝子庙广场的“马背上的非遗”市集,200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绚丽的传统服饰等,让游客们目不暇接,感受到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美食体验区更是香气四溢,烤全羊、手把肉、奶茶等地道的内蒙古美食,让游客们大饱口福,沉浸在草原饮食文化的独特风味中。

黔南州展示了马尾绣、毛尖茶、九阡酒等特色产品,并设置了水族马尾绣DIY、都匀毛尖制作品尝等互动项目,美食区提供了九阡酒、毛尖茶奶茶、鱼包韭菜等黔南特色美食。

游客品尝三都九阡酒

市集入口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水仙的马尾绣展品率先吸引目光——绣着水书图腾的马鞍垫、以骏马为原型的壁挂,丝线在指尖穿梭出水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隔壁展台,“璇掌柜的茶”将都匀毛尖与草原奶食摆在一起,茶罐上的枫香染纹样(吾土吾生品牌)与蒙古族刺绣挂毯相映成趣。九阡酒的陶坛旁,刺梨干、民族银饰与“中国天眼”文创模型一字排开,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正为游客讲解:“这些银饰的纹样和蒙古马鞍上的银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马文化的见证。

水书现场书写

“来,这样穿针,像编辫子一样……”在水族马尾绣DIY体验台,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用白色马尾毛固定绣线,来自锡林郭勒盟的牧民学得入神:“我们蒙古族刺绣讲究粗犷豪放,你们的马尾绣这么精细,像在布上绣花!”不远处,都匀毛尖茶艺师现场煮茶,邀请游客品鉴“草原奶茶+毛尖”的创新混搭……

芦笙吹奏演示

黔南州文旅局局长杨宁表示,“三都的马文化和锡林郭勒盟的马文化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比如说我们的国家级非遗马尾绣和他们的马头琴,我觉得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文创合作。除此之外,三都水族的双歌《旭早》和蒙古长调、呼麦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非常好的一种民族音乐的形式。在9月份的三都水族端节,我们向锡林郭勒发出邀请,希望通过民族节庆及马赛事,以及马旅游产品的开发、游线的互相联动,助推两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集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合作纽带。黔南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韦恩胜介绍,黔南州目前正在提炼打造将中国天眼、风情黔南与两地民族风情相融合的黔南文旅IP;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正在打造融入内蒙古元素的“黔南礼物”,让两地的文化产品、农特产品相互跨界销售。让老百姓富起来,收入更高,马文化产业更加凸显。在今后的工作中,黔南文化传媒集团将积极支持配合做好贵州村马和内蒙古马超的宣销工作。

携手共赢:谱写跨区域文旅融合新篇章

7月10日,2025“康养黔南·万里同鞍”相约锡林郭勒文化交流之旅座谈会在太仆寺旗召开。会上,锡林郭勒盟与黔南州正式签订马产业和文体旅产业发展友好合作协议,双方以“马文化”为纽带,拉开跨区域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大幕。

锡林郭勒盟作为“中国马都”,在“育马、驯马、遛马、马戏”等马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法。近年来,黔南州围绕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重点打造的三都“村马”IP品牌赛事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贵州省体育局也明确将黔南州三都“村马”作为重点扶持的品牌进行培育,锡林郭勒盟与黔南州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地发展马产业优势明显,携手共同打造马产业合作平台正逢其时,两地在经济、人文、畜牧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合作,特别是通过文旅体的深度融合,对促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意义。通过线路联推、IP共创、互动宣传三大合作路径,规划“黔南探秘·草原驰骋”主题线路,串联荔波小七孔、“中国天眼”等黔南标志性景点,与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蒙古马超级联赛等草原特色资源,推出“水族端节+那达慕大会”节庆联票,让游客一站式体验南北民族风情,让“山水”与“草原”共振。同时,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宣传渠道与资源优势,协同开展景区及民族节庆活动的联合市场推广,提升两地旅游品牌的认知度与认同感,打造“山水联动·草原共鸣”的文旅合作样板。

锡林郭勒盟与黔南州正式签订马产业和文体旅产业发展友好合作协议

针对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黔南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州精神文明办主任李灵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动“马超”“村马”跨界融合,在赛事中融入两地文化元素,加强媒体同步报道及旅游宣传,共同策划跨区域赛事;二是加强媒体融合发展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三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在影视剧组引进、业态提升、文创产品开发、地域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合作;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合作,在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方面加强交流。

锡林郭勒盟和黔南州在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工作都有各自的经验和成效,两地将在赛事融合、媒体协同、文化互鉴、文明共建上深入合作,推动“马超”“村马”跨界融合、加强媒体融合发展交流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交流,共同推动两地跨省区合作取得新突破。

黔南与锡林郭勒,一南一北,虽相隔千里,但通过马文化的纽带,两地人民的心紧紧相连。黔南诚邀锡林郭勒的朋友到黔南,看“村马”的激情,品都匀毛尖的清香,探“中国天眼”的深邃。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