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服务闽江源头保护与乡村振兴,7月3日-6日,集美大学“河小禹”专项实践队赴福建省建宁县以“探源闽江绿·禹见新篇章”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聚焦生态守护、红色铸魂、产业探析三大维度,以专业视角解码绿色发展,用青春脚步丈量振兴之路,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实践队深度聚焦闽江源生态保护系统工程。在水利部门开展座谈交流,系统了解建宁作为闽江正源发源地,在流域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学习了当地通过封山育林、湿地修复、小流域治理及生态水系建设等综合措施筑牢生态屏障的实践路径,并深入了解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保障源头水质持续优质稳定的有效举措。
守护母亲河行动延伸至濉溪流域,队员们开展规范水质采样与快速检测,同步进行河道垃圾清理、水生态保护宣传及防溺水安全教育,以实际行动倡导公众参与,共护水清岸绿。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水利部门开展座谈会。龙昱瑾 供图
实践队开启涤荡心灵的红色溯源之旅。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建宁县西门莲塘九人铜像等红色教育基地,珍贵史料与现代化展陈,提供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的生动教材。通过沉浸式参观,队员们回顾了中央苏区军民英勇抗击“围剿”的壮烈史诗,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坚定信念、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新时代新征程。
实践队深入探访现代产业标杆,感受科技脉动。在明一国际生产基地,队员们近距离考察了乳制品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高度自动化的机械作业、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精准调控、信息化全链条可追溯管理,是新质生产力深刻重塑传统产业的生动体现,揭示了科技创新驱动效能跃升、保障产品品质、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
图为实践队在建宁县明一国际开展调研。龙昱瑾 供图
生态农业典范调研则走进“中国建莲之乡”核心区修竹村。千亩荷苑碧波荡漾展现生态画卷,莲文化馆系统阐释建莲种植历史、传统技艺、多元价值及深厚文化底蕴。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建宁如何深挖特色资源,推动莲产业与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特色振兴之路。
图为实践队全体师生在修竹村进行生态农业典范调研。李国瑞 供图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实践在上坪古村落展开,实践队运用无人机高精度采集古建数据,为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支撑科学保护修缮与未来活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探索数字技术守护历史文脉的创新路径,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建宁之行,是集美大学“河小禹”学子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的生动课堂。队员们将课堂所学与广袤大地相连,在守护闽江碧水中强化生态责任,在重温红色史诗中筑牢信仰根基,在解码产业创新中感知时代脉动,在赋能古村新生中贡献技术力量。
多维度的深入实践,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流域生态保护、红色资源活化、特色产业振兴等重大议题的理解,更锤炼了实践能力,厚植了家国情怀。集大学子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聚焦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将调研思考转化为务实建言,将青春热血融入壮阔事业,为守护母亲河安澜清流、助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持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文字 林丹怡 王璟 通讯员 邬裕天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