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关始兴的乡野田间与校园广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实践团队以急救知识推广、国防教育浸润、普通话普及、资助政策宣讲”为核心,搭建起技能传递、语言互通、精神培育与文化浸润的桥梁,用青春实践诠释“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誓言,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一、初心启航:多维筹备筑牢根基
行前培训中,团队组建兼顾专业性与多元性,形成“急救+国防+文化”复合型队伍。学生工作部刘鹏展老师明确方向:“要让推普串联各项活动,让知识、技能与政策‘听得懂、用得上’。”
7月11日抵达后,团队与顿岗中学开展座谈。张爱明校长提出的“乡村孩子急需急救知识与普通话训练”诉求,与团队初衷契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副队长万益老师结合驻地实际,建议融入乡村场景推广普通话。当晚,各小组敲定细节,立体实践蓝图展开。
二、“语”救同行:急救与推普双向赋能
顿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急救推普摊位”前,队员用标准普通话讲解:“按压深度要5-6厘米,就像咱们说普通话要字正腔圆,不能含糊。”
此前,团队走访20余户村民,针对“老人听不懂专业术语”等问题,编写《双语急救手册》,将“心肺复苏”译为“心口按压救人事”。初中生小李练习时,队员边纠正动作边教:“‘AED’意为‘自动体外除颤器’,记住这个词能救命。”
室内课堂上,情景剧融入“请用普通话呼救”等台词;“急救语言角”中,村民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急救知识。顿岗中学邓锡军副书记评价:“这样的方式,让急救知识‘活’了,也让普通话‘亲’了。”
三、“语”筑国防:爱国情怀与规范表达交融
顿岗中学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护送国旗,全体齐唱国歌。刘鹏展老师表示:“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就像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说准普通话、护好国旗,都是爱国的体现。”
国防教育中,模拟射击区队员讲解:“握枪要稳,就像说普通话要准,每字清晰有力。”礼宾枪行礼环节,队员示范动作时讲解:“‘礼宾枪’三字承载敬意,发音要庄重。”
四、“语”润童心:文化活动藏普通话密码
顿岗中学教室,学生写“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老师纠正:“‘规范’的‘范’,第四声,要读到位。”红绵花绘画课上,队员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描述作品。
室外读书廊,“成语接龙”中队员讲解词义;“普通话猜字”环节,“急救”“国防”等词编成谜语。主题墙绘标语旁标注拼音,队员解说:“‘振兴’的‘兴’读第一声,代表乡村越来越好。”
围下村入户走访时,队员用普通话与老人聊家常、教孩子读绘本,留下的“普通话口袋书”成村民“宝贝”。一位农户说:“以前怕说错话不敢问政策,现在会说几句普通话,心里踏实多了。”
五、“语”绘新篇:墙绘艺术中绽放文化与语言之美
在顿岗中学的校园墙壁上,融合了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墙绘成为亮眼风景线,而其中暗藏的普通话“密码”,让艺术与语言教育自然交融。
团队结合始兴当地特产马蹄的地域元素,创新绘制了哪吒与马蹄互动的卡通形象,队员在绘制时,边教学生边讲解:“‘马蹄’是咱们始兴的骄傲,用普通话说准它,就能把家乡的好物介绍给更多人。”
另一部分则以“绿美广东”为主题,绽放的木棉花与葱郁草木相映成趣,队员向围观的学生解释:“木棉花象征着爱国精神,‘绿美’代表着对家乡的守护,用普通话说出这些词,就是在传递爱乡与爱国的情怀。”
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成为“看得见的普通话课堂”,让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国家通用语言在笔墨间碰撞出独特的火花,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大家对“说好普通话、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理解。
六、青春答卷:乡村沃土写担当
数天实践里,队员难忘村民的笑容与学生的雀跃。刘鹏展老师感慨:“我们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更是乡村与外界连接的‘语言使者’。”
目前,团队完成200余份问卷,发放手册300余本,覆盖近500人次。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拓展推广“急救推普”模式。团队誓言:“青春的脚步不会停,要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让技能与情怀‘润’到实处、‘兴’在乡间。”
这群青年用双手传技能、用语言连心灵,在韶关始兴书写着“手护生命、普语万家”的青春赞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担当的生动注脚。
供稿: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实践团队(郑广峰、刘鹏展、刘利文、罗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