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江岸新经”调研团解码三峡库区“红蓝绿”振兴密码

重庆大学“江岸新经”调研团解码三峡库区“红蓝绿”振兴密码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4 14: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重庆大学“江岸新经”本硕博调研团深入三峡库区腹地,以青年视角解码库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红蓝绿”特色密码,探寻乡村发展的深层动力。

红色铸魂:下庄精神照亮振兴征途

在“时代楷模”毛相林带领下开凿出“绝壁天路”的下庄村,成为调研团追寻精神坐标的第一站。调研团成员与毛相林面对面深入交流,聆听这位当代“愚公”如何以“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惊人意志,带领村民挣脱大山的桎梏。在观看《天路上的下庄人》纪录片后,调研团成员深受震撼,深刻读懂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组织凝聚民心的强大力量。成员们由衷感慨:“绝壁凿开希望路,精神伟力砺前行”。

图 1 调研团成员与“时代楷模”毛相林书记合照

在“愚公讲堂”上,毛相林动情回顾了带领村民向绝壁宣战、向贫困抗争的峥嵘岁月。“这路不仅是下庄的生命线,更是信仰之路,”毛相林对调研团成员语重心长,“党员就要带头蹚路、扛责!”如今,下庄精神已化作库区最强劲的红色引擎,引领着柑橘产业蓬勃发展,让“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成为库区乡村最坚实的发展底座。

图 2 调研团成员参加毛相林主讲的“愚公讲堂”

蓝色赋能:数字之翼激活治理效能

当传统农业邂逅数字技术,库区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官渡镇数字治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应急调度的数据流,乡村治理迈入“一屏掌控”的智慧时代。而在曲尺乡的“未来果园”,无人机货运、智能传感器、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起巫山脆李的“数字生长档案”。

图 3 调研团成员参观巫山县官渡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精准滴灌代替了大水漫灌,科学管护替代了经验种植,”调研团成员惊叹于科技赋能带来的质效飞跃。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水土保持、产业升级与乡村治理,为库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插上腾飞的“蓝色翅膀”。

图 4 调研团成员参观曲尺权发村未来果园全景

绿色生金:特色产业铺就生态致富路

调研团穿梭于曲尺乡万亩脆李基地与下庄村柑橘园,触摸到“绿”中生“金”的生动实践。巫山脆李果香四溢,成就富民支柱;下庄柑橘品质优良,映衬着生态发展的坚定决心。库区各地正依托资源禀赋,探索着“一村一品、一域一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图 5 调研团成员观察中药材的长势情况

在调研中发现,巫山脆李品牌保护面临挑战:外地李冒用、品质标准不一可能损害品牌价值。如何让“巫山脆李”品牌走得更远?调研团成员结合经管学科背景和本硕博贯通优势,聚焦品牌保护与区域联盟建设提出关键建议——统一标准、强化溯源、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在守护“脆甜”的金字招牌的同时,共塑“大巫山”区域品牌形象,让一颗颗脆李成为惠及周边乡村的共同财富。

图 6 调研团成员与曲尺权发村书记座谈,提出品牌保护与区域联盟建设的建议

红为引领,蓝促升级,绿固根基。重庆大学“江岸新经”调研团在三峡库区勾勒出的振兴三原色,凝聚着党建引领的初心、科技赋能的决心和绿色发展的恒心。库区乡村的蝶变证明:守护绿水青山与创造金山银山从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当红色的精神之火、蓝色的科技之光、绿色的产业之基在三峡库区山水间完美交融,一条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协调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这份由青年学子深度挖掘的“密码”,不仅属于三峡库区,更昭示着中国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未来,期待更多青春力量带着智慧与热情,在广袤乡土上续写新的传奇!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