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鹞翔百货”的招牌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这家由张青红经营了30年的零售店,不仅是村民日常所需的“补给站”,更在乡村文旅勃兴的浪潮中,成为串联游客与乡土的重要纽带,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文旅发展乐章。
鹞落坪村藏于大别山深处,1000米的海拔让这里夏季平均气温恒定在24度,浓密的植被像天然的绿伞,将燥热隔绝在外。随着“康养游”“避暑游”成为新风尚,这个曾经静谧的山村逐渐成为文旅地图上的热门坐标。每到七八月,来自江浙沪的自驾游客、追寻清凉的银发族便会挤满村口的石板路,而“鹞翔百货”店恰好在这股客流的中心位置。
1995年,张青红用家中积蓄盘下村口的小门面时,货架上还只有油盐酱醋等基础日用品。“那时村里人赶集要走十几里山路,能在家门口买到东西就谢天谢地了。”张青红记得,最初的超市更像个“便民服务点”,村民赊账记账是常事,她总把账本折得整整齐齐压在玻璃柜台下。2017年,看到越来越多背包客扛着帐篷进村,她敏锐地察觉到变化,在超市旁加盖了四层楼房,挂上“鹞翔农家乐”的木牌,成了村里最早“吃旅游饭”的商户之一。
文旅发展的步子加快,张青红却一度犯了难:游客想要的特产礼盒、户外用品店里缺货,旺季时饮料零食常常断供,农家乐的客人总问有没有本地特色伴手礼。正当她对着进货单发愁时,安庆市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找上门来。“他们不仅教我用系统管理库存,还帮我重新规划了店铺动线。”张青红指着超市里“本地特产区”的陈列说,烟草公司组织的“现代零售终端”培训让她豁然开朗——现在的货架按“日常所需”“旅途补给”“乡土特产”分区,大别山野生茶、手工葛根粉等特产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包装上还印着鹞落坪的风景照。
在安庆市烟草公司的悉心帮助下,张青红的“服务版图”不断扩大。她学会了用手机记录游客需求:上海客人爱买的山核桃要预留原味款,摄影爱好者需要的大容量充电宝要备足库存。超市门口增设的“旅游便民角”里,雨伞、创可贴、景区导览图一应俱全,都是张青红根据客户经理建议准备的“暖心装备”。
除了服务游客,张青红还积极带动村民增收。她的超市优先采购村民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手工制作的特色商品,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她雇佣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在她的影响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的产业中来,开民宿、卖特产,村子的经济发展愈发活跃。
农家乐业务,如今已成为文旅服务的重要延伸。张青红坚持用村民自种的蔬菜、山里的跑山鸡做菜,菜单上“24度冷水鱼”“云雾山鸡汤”等菜名,巧妙地将当地气候特色融入饮食文化。
除了服务游客,张青红还积极带动村民增收。她的超市优先采购村民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和手工制作的特色商品,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她雇佣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在她的影响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的产业中来,开民宿、卖特产,村子的经济发展愈发活跃。
“游客来了,不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这是张青红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安庆市公司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她牵头收集村民的手工布鞋、野生蜂蜜等产品,统一包装后放在店内特产专柜销售。去年夏天,单是帮村民代销的山货就达6万多元,让更多人分享到文旅发展的红利。
如今,站在“鹞翔百货”店门口,能看到停满的外地车牌,听到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购买商品。这个30年的老店,早已超越了“卖东西”的意义——它是游客眼中的“乡村服务站”,是村民心中的“致富桥头堡”,更是鹞落坪村文旅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个24℃的清凉山村里,“鹞翔百货”不仅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了便利,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范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乡村发展的事业中,共同描绘出鹞落坪村更加美好的未来。(张海林 刘维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