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赴于都开展“三下乡”活动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赴于都开展“三下乡”活动

来源:中国网 2025-07-14 1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日,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全体队员怀揣科技服务革命老区的赤诚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信念,在指导老师谢太明的带领下赴于都开启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日,全体队员深入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数字乡村行:网络科普与编程启蒙”项目开展活动。

队员们聚焦儿童网络安全主题,结合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与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不良信息辨别等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网络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小常识”。

在知识问答环节,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抢答,现场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紧接着,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为当地孩子带来了一场趣味编程启蒙课。他们从生活场景切入,向孩子及部分家长分享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编程认知特点、如何在日常中激发C语言学习兴趣,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培养逻辑与创造性思维,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生动语言。

课堂讲解结束后,三十余名零基础的孩子坐在电脑前,满怀期待。在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他们用Scratch图形化编程工具,拖拽着彩色的“动作”“控制”“声音”积木块,让卡通角色在屏幕上蹦跳起来。

课程结束后,队员们还为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发放了精心准备的礼品。通过简易又有趣的编程游戏和互动课程,帮助孩子们了解编程代码,激发他们对数字科技的热爱与探索欲。

7月2日,“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走进于都县龙门社区,开展“节能降碳,绿色生活”主题科普教育,并免费为群众检修电脑。

在科普教育活动现场,队员们以“身边的碳足迹”为切入点,用图文展板展示家庭用电、出行方式等场景的碳排放数据,发放并为群众解读《社区节能降碳,绿色生活》宣传单,结合生活实践为居民们讲解生活中的低碳小妙招,送上实用的低碳生活指南。本次科普活动以青春力量搭建低碳传播桥梁,既让群众掌握了节能降碳的实用技能,又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为推动绿色社区建设注入鲜活动能。

在检修电脑活动中,现场热闹非凡。社区居民纷纷在现场向队员们寻求电脑咨询与检修服务,队员们以高涨的热情和过硬的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

当无法开机或严重卡顿的电脑在队员手中“重获新生”、流畅运行时,居民们激动不已,连声道谢并竖起大拇指。队员们内心也充满成就感。维修过程虽遇诸多难题,队员们却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坚持查阅资料、反复尝试,最终攻克难关。

在本次社区电脑“义诊”检修活动中,“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共计检修8台电脑,成功修复7台,仅一台因硬件短缺无法及时维修,检修成功率达到了令人瞩目的87.5%。这一显著成果充分彰显了队员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实操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我校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7月3日,“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来到于都县贡江镇滨江大道附近的长征第一渡口,开展“巡河净滩,守护碧水蓝天”“宣传先行,筑牢安全防线”等志愿服务活动。

队员们化身“河小青”卫士,手持垃圾袋、钳子等工具,沿着河岸仔细清理垃圾。烟头、塑料瓶、包装袋、果皮纸屑等各类垃圾被一一拾起,以实际行动净美于都县母亲河。

为提升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溺水意识,实践队在活动中积极开展暑期防溺水宣传。队员们通过发放自制的《防溺水安全宣传单》及现场讲解,向群众详细普及溺水危害、防溺水“六不准”知识及正确施救方法。同时,队员们对周边水域展开巡查,细致排查河道环境安全隐患。巡查中发现部分护栏损坏、渡口缺乏安全护栏等问题,已及时向于都团县委反馈。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长征第一渡口周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提高了群众环保意识和防溺水安全意识,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感谢该团队全体师生在于都县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共青团于都县写了一封感谢信,以此表扬其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勉励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心e修”青年实践队全体队员将以此为契机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继续深入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专业特长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太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