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氢电动亮相中国汽车论坛,生态联盟成立加速产业共赢

醇氢电动亮相中国汽车论坛,生态联盟成立加速产业共赢

来源:周口网 2025-07-14 1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0-12日,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办,聚焦行业发展重点、热点话题,共谋合作共赢之道,携手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期间,“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主题论坛受到广泛关注,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探讨发展机遇,这也是醇氢电动首次以主题论坛的形式亮相中国汽车论坛。作为先行者,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分享了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建设成果与发展洞见。

主题论坛上,醇氢电动生态联盟正式成立,形成覆盖行业协会及机构、高校科研、核心供应商、能源保障、产品应用以及权威媒体的产业链合作伙伴,在能源替代、先进装备、基础建设、标准制定、科普宣传等领域全面推广醇氢电动生态,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健康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 72%,掌握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自主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表示,车用能源低碳转型的重点是加快电气化和使用低碳、 零碳燃料 ,未来汽车市场结构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多种燃料类型并存。

甲醇作为煤基清洁燃料,在常温常压即为液体,排放清洁,是更加符合国情的新能源路径。工信部甲醇汽车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姚春德表示,甲醇 燃料具有制、储、运、用方面的优势,使用很安全,已经在商用车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实现“双碳”目标 和保障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发展甲醇经济与我国能源禀赋以及发展方向高度一致,绿色甲醇制备在解决我国碳消纳的同时充分发挥甲醇风光电最佳载体的优势,将不稳定、难以上网的绿电通过液态能源储存,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发展甲醇经济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将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点。

醇氢电动 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量的储存和转化的单元,充分发挥了甲醇液体能源能量密度高、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是电动化的升级。作为全国首批规模化 运营 醇氢电动 公 交的先行者, 天津滨海新区 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 在论坛上分享了 滨海公交 1 9 个月 醇氢电 动 公交 的实践数据 ,验证了这条技术路线的优势, 深刻体会到以甲醇为主要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电能,为动力电池储能的新能源技术路线正在为公交新能源创新转型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

目前,远程醇氢电动产品已覆盖重卡、轻卡、客车,远程醇氢电动超级VAN将于今年正式上市,以“醇氢电动家族”满足用户多场景、多工况、多地域的需求,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在非道路领域,近年来醇氢电动也获得快速应用。远程新能源商用 车集团 副总裁郭磊表示, 醇氢电 动 突破了传统动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困境, 为绿色航运、绿色矿山、绿色电力打开了 全新的动力系统解决 新思路。 远程打造的醇氢电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已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山西、黑龙江等8个省份批量投放使用,并获得国内首张M100甲醇单燃料船用发动机型式认可证书,全球首台醇氢电动船舶已开工建设,预计9月下水。

在圆桌对话环节,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中化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融建业务部总经理惠晓毅围绕“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分别从甲醇能源发展历程、企业实践与生态布局、政策与行业支持等维度进行分享与讨论,并结合当前现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为生态创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启发。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打造 的醇氢生态,推动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坚持醇氢电动的全生态竞争模式,以绿色零碳可循环的甲醇实现清洁电力和经济电价,跨越单机思维,按终端客户、系统集成、总成供货的原则进行市场开拓和价值创造。在醇氢产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醇氢生态圈已经开始连点成片、形成规模,伴随醇氢电动生态联盟的成立,远程将携手相关行业头部组织机构共同加速产业生态全面落地,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打造具有规模性与示范性效应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