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干木伦河中上游,坐落着一座错落有致、环境宜人的自然村——内蒙古巴林右旗图拉嘎嘎查。村庄被查干木伦河怀抱四野,流水潺潺;四周绿意葱茏,水草丰茂;柏油路贯穿东西,连接着家家户户的幸福与希望。去年以来,一支心怀热忱、默默奉献的驻村工作队来到这里,让图拉嘎嘎查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赤峰市巴林右旗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朱桦便是其中一员。
“驻”在群众身边,精准掌握民情
2024年12月,经内蒙古巴林右旗组织部选派,巴林右旗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朱桦同志再次踏上驻村征程,奔赴图拉嘎嘎查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热土。有过驻村工作经验的朱桦深知,对于初来乍到的陌生面孔,想要真正走进村民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绝非易事。
图为朱桦进行入户走访
为了快速掌握村情民情,朱桦与驻村队员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集贸市场......。每到一处,他们都与农牧民群众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问冷暖,认真倾听村民们的诉求和心声,仔细记录每一户家庭的具体情况,随着民情日志越写越厚,他们对村里的情况也愈发了解,渐渐地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输”入政策理念,凝聚发展力量
乡村振兴,思想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更要推动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转变思路、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和能力素养。朱桦和驻村队员精心挑选学习书籍,发放学习资料,协助村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等平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聚焦传递党的温暖、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主题,开展党员先锋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了让村民们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朱桦和驻村队员虚心向村两委班子学经验,向农牧民讨办法,积极组织开展“送学上山”“送教上门”系列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开展乡村振兴政策宣讲30余场次,努力讲好新时代中国乡村故事,有力推动党的惠民政策在农牧民群众中口耳相传、落地生根。
“谋”准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踏入图拉嘎嘎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蓝顶棚圈,它们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仿佛是一座座等待开启的宝藏。一声声“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乡村振兴乐章,诉说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辆辆拉牛车在街巷中穿梭,忙碌的身影透露出村民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精心谋划指导下,图拉嘎嘎查大力发展肉牛产业,以独特的“全链共富”型庭院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殖需求,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朱桦与驻村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农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32户农户申请了庭院经济项目,共计享受政府补贴15.24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们的燃眉之急。“图拉嘎嘎查以‘庭院经济’为抓手,立足发展肉牛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提升农户收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强村级党组织等五大重点,推动‘庭院经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朱桦介绍道。
图为驻村工作队为村民建设的养牛棚圈
庭院经济虽如“小算盘”,却能撬动乡村振兴“大事业”。图拉嘎嘎查的故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我渴望亲眼见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一户户家庭、一桩桩村落重焕生机。因此,我愿意继续扎根在图拉嘎嘎查这片热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工作,充当时代浪潮中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朱桦在工作日志中深情地写道。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书写着属于图拉嘎嘎查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刁志民、郭思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