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长乐古镇的青石板路被太阳晒得发烫。来来往往的游客撑着伞,攥着扇子,脚步匆匆,豆大的汗珠沿着额角滚落。古镇中心,周和商行门口那只不起眼的冰柜,却为许多游客送上了夏日清凉。透过透明玻璃门,可以清晰看到,装在瓷碗里的“小钵子甜酒”整齐码成三层。
(周和与师傅酿造甜酒,左为周和)
店主周和,这位年近五十、敦厚朴实的长乐甜酒非遗传承人,正用一杯即取即饮的冰镇甜酒,悄然改变着自家店铺的夏日经营,也为千年非遗的活态传承,增加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长乐甜酒”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朝皇帝乾隆三下江南,品尝长乐甜酒而流连往返,吟诵道“小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同时欣然御赐“长乐甜酒”四字。
正宗的长乐甜酒选用“三粒寸”糯米,用清冽甘甜的本地深井水进行解淘,加上草本甜酒曲叠加古法秘技,十道工序环环相扣才能够造就独一无二的风味。如今,长乐甜酒酿造技艺已经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和是土生土长的长乐人,也是长乐甜酒酿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在小镇经营着一家卷烟零售店。甜酒的醇厚香甜,早已刻进他的味蕾记忆,成为内心深处“家”的味道。
(周和店铺中的甜酒专柜)
在周和的店里,精心陈列着各式礼盒装、坛装的甜酒。然而,这些包装精美的“作品”,似乎与游客总隔着一层距离。特别是夏日炎炎,本来清甜的甜酒却与解渴消暑毫无联系。
“冬天的时候甜酒礼盒好卖些,夏天天热,礼盒又比较重,很多游客想买又觉得太热了。”周和只能无奈地摇头。
“周老板,现在的年轻人夏天出去旅游都会喝冰饮料。我们本地甜酒这么好喝,就是礼盒包装得太精美了,不方便即刻食用。不然试着做成小份的即食小钵子甜酒呢,说不定会有很多游客想尝试。”汨罗烟草客户经理姚雯雯在走访周和商行时,一番话点醒了他。
“每次带家里小孩出去旅游,孩子总吵着要喝奶茶、饮料。”周和回忆道。看着古镇街头同样被暑气蒸腾的游客,再想到姚经理的一番话,他心头一动,把清甜的甜酒放到小的瓷碗里,再冰镇一下,不就是绝佳的消暑饮品吗。
他没有犹豫,立刻动手试验,从店里的大酒坛里,小心地舀出米粒晶莹的甜酒,倒入定制的琥珀色瓷碗里,用保鲜膜封好,然后郑重地放进店门口的冰柜最上层。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他还特意请人用毛笔在宣纸上题写了“小钵子甜酒 清甜解忧”,张贴在冰柜一旁。
推出冰镇小钵子甜酒的第一天上午,一家带着两个孩子的游客被冰柜和招牌吸引,尝试性地买了四杯。“他们喝完第一口就说‘好喝!’,后面还带了一个甜酒礼盒走。”周和笑着说。一上午下来,小钵子甜酒竟卖出了十多份。
(游客品尝小钵子甜酒)
为了让“小钵子甜酒”帮周和商行引来更大的客流,汨罗烟草公司为店铺推出了一套“改造方案”,打造一个古镇印记鲜明的“甜酒摊”。在汨罗烟草公司的指导下,周和从家里的老房子里翻出了一张古朴的八仙桌。桌子搬到店门口显眼处,铺上一块素雅的蓝印花布。桌子旁边立起木质招牌。桌面上摆放三碗作为展示的“小钵子甜酒”,再用竹编篮子盛放了一小框糯米。
如今,周和店门口那只原本可能堆满饮料的冰柜,俨然成了长乐古镇夏日里最受欢迎的“甜酒专柜”。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期一天能卖出三四十碗“小钵子甜酒”。
“有些顾客喝完一杯觉得不过瘾,或者想带回去给家人尝尝,我就顺势推介我们的礼盒装和坛装甜酒。”周和说。
(游客购买坛装甜酒)
“小钵子甜酒”就像一块敲门砖,带动起店铺里甜酒礼盒和其他产品的销售,也打开了游客接触非遗产品的一个新窗口。
古镇的夏天人来人往,甜酒为游客消暑,也为小店带了新商机。(彭丽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