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书架”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正式揭幕
当撒马尔罕的斑驳砖石遇见西安的千年墨痕,一场跨越万里的出版革新正在丝绸之路重镇徐徐展开。7月6日至8日,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五洲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走读丝路·行阅中亚”2025跨国图书出版交流活动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活动深入塔什干、撒马尔罕,围绕“以书载道、非遗传承、走读丝路、文明互鉴”主题,开展“丝路文明对谈”“丝路书架”揭幕等多项文化交流活动,并参访当地多个出版机构,进行实地交流,达成合作签约,为中乌出版合作与文明互鉴注入新活力。
古城回响出版创新之声
7月6日,一场以“丝路文明对话-从历史交融到出版创新”为核心议题的座谈会在撒马尔罕州举行。会议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屈占权主持,主题聚焦“丝路历史遗存的出版活化与中乌联合开发新路径”,中乌两国出版界精英与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如何发掘、利用好丝绸之路沿线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沉睡千年的瑰宝“活起来”,成为大众喜闻乐见、可以传之后世的优秀出版物。
陕西非遗文创亮相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安平在发言中深刻阐释了出版人的使命“西安与撒马尔罕这两座城市,同属文明交融的‘双螺旋’。”在他看来,出版的核心,正是激活这些文明密码,构建‘双向解码’的互鉴体系。”他提出“跨国协作、数字赋能、文旅融合”为核心的丝路出版创新战略,其中包括共建中乌“丝路文明文献数据库”,让撒马尔罕的粟特文书与西安的《大秦景教碑》拓片在云端“对话”;运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打造长安与撒马尔罕“双城IP”,开发沉浸式文旅出版物。
五洲传播中心副总经理关宏表示“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以书载道,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作为一家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文化机构,近年来,五洲传播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期待通过此次“丝路书架”进一步构筑中乌两国文化交流之桥,与乌方在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更多更深入的务实合作。
活动现场,陕西代表团各出版社代表分享了创新成果与规划。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叶峰呼吁联合创作青少年丝路读物,让张骞、玄奘与粟特商人的故事成为两国孩子的共同记忆,并提出打造“丝路非遗数字长卷”与联合开发职业教材;三秦出版社社长支旭仲宣布《影像丝路》第二辑中亚五国卷正式启动,倡议共建中乌双语“丝路历史文献数据库”,并推动“丝路古籍数字资源共享计划”,用数字技术激活古文字。陕西旅游出版社社长孟临琦以社标“铜奔马”为喻,强调深耕文学、艺术、历史多维内容,深化国际版权合作;太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戴笑诺则聚焦文学互译与线上平台建设,计划以书为媒促进深度文化交流。
乌方学者热烈回应了合作期盼。
“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大学主任阿克拉莫娃在发言中引用中国古语“与良友为伴,路遥不觉远。”阿克拉莫娃介绍,“通过学术交流、联合科研及教师暑期培训等项目,我们同中国高校的科研教育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长期以来的相互尊重与互信合作是我们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石。”
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孔院院长项伟表示,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落地孔院,研究中心将积极培养中乌语言文化的精通者、践行者和传承者,组织中乌图书、数字出版物宣展,开展文化展览和演出活动,促进中乌文化交流与互鉴。将继续鼓励中乌两国的教师们紧密合作,共同编写适合当地中文教学的教材,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的中文教育事业。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荣誉工作者阿卜杜卡尤姆·尤尔多什盛赞“走读丝路”活动“传递智慧”的宗旨,并坚信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联合出版的书籍将成为“激发深刻思考的智慧之作”。乌兹别克斯坦作家联盟主席萨利姆·阿舒尔表示,乌兹别克斯坦作家联盟已成为中亚文学界友谊的象征中心,该联盟通过大型项目、展览及教育倡议等方式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未来将不断促进中乌两国作家思想、经验与价值观的广泛交流。乌兹别克斯坦政府Shuhrat奖章获得者里索拉特·海达罗娃则分享了乌兹别克斯坦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提到中国诗歌与小说被直接译介的新趋势,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很多优秀的著作在中国的出版。
“丝路书架”承载文明对话新篇
7月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庄重的氛围中,“走读丝路·行阅中亚”活动首个海外“丝路书架”揭幕仪式举行。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一秘孙长栋、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馆长铁沙巴耶娃·乌米达·阿利姆贾诺芙娜、副馆长豪乐多罗瓦·娜希芭、国家信息图书馆中心馆长卡兹耶夫·阿斯卡尔、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出版社总编辑伊斯坎达尔·埃尔加肖夫中外嘉宾出席,同时现场还邀请到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各州、市100余名图书馆负责人和中国文化爱好者进行跨国图书出版交流。活动后,中方一行参观图书馆及中国文化角。
据悉,此次由陕西新华出版集团所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与五洲传播出版社累计向图书馆赠送的400余种精心挑选的优质图书,涵盖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理念及世界文明多样性主题,为乌兹别克斯坦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此外现场“丝路文化文创展区”还陈列展示了来自中国陕西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多种非遗精品,与书籍相映成趣。
孙长栋在致辞中肯定活动意义“人文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书籍捐赠既传承历史友谊,更彰显现代化征程上互学互鉴的决心。”
铁沙巴耶娃·乌米达·阿利姆贾诺芙娜通致辞表示,作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对“丝路书架”在此落成深感荣幸。当前阶段,乌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蓬勃发展,人文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未来,图书馆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文化共兴。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安平在致辞中将书架喻为“友谊的种子”,他表示“方寸书架,承载情谊,寄托愿景。它不仅是知识的绿洲,更是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力量。”他表示,此次活动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陕西出版实践,强调设立书架是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深化地方合作的具体行动,期待两国读者通过书籍触摸中国和中亚文明的魅力,让书籍启迪智慧、增进互信。
五洲传播中心副总经理关宏则赋予书架更深远的文明意义“从长安到撒马尔罕,书籍是跨越时空的语言。这个书架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实践平台。”她回顾了五洲中心在推动中乌出版合作、影视交流方面的成果,期待以此为新起点,在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更深入合作,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区域合作的“硬支撑”。
随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安平、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图书馆馆长铁沙巴耶娃·乌米达·阿利姆贾诺芙娜共同为“丝路书架”揭幕,一个中乌两国知识共享的永恒象征就此诞生。
签约合作 共促图书“走出去”
在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交流团积极与当地出版行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与务实洽谈。陕西多家出版社(包括太白文艺出版社、旅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相关出版机构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行业交流座谈,并高效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双方围绕版权输出、战略合作、图书互译等核心领域进行了广泛探讨与签约,成果丰硕,为深化中乌出版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从长安到罗马》《朱鹮重生记》等作品也已进入译制发行阶段。
访问期间,交流团还拜访了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薛莲出席会见。双方就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撒马尔罕的行业研讨到塔什干的“丝路书架”落成,“走读丝路·行阅中亚”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陕西出版力量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实践,更是中乌乃至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文明互鉴的生动缩影。接下来,交流团将走进哈萨克斯坦,继续拓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