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团队合作突破3D堆叠MLV技术,黄敬博团队联袂MIT Sze实验室开启半导体新纪元

顶尖团队合作突破3D堆叠MLV技术,黄敬博团队联袂MIT Sze实验室开启半导体新纪元

来源:鹰潭新闻网 2025-07-11 14:0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据《华盛顿邮报》《今日硅谷》等权威媒体报道,由帝国理工学院黄敬博博士领衔的跨国科研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Sze团队合作开发的3D-MLV芯片模块通过初步测试。首次实现神经网络训练单元与存算模块的原子级三维堆叠,将传统芯片算力密度提升两个数量级。

技术突破:重构芯片“垂直生态”

此次测试验证了黄敬博团队自主研发的KYEG多维异构集成技术与Sze实验室低功耗AI加速器设计的深度融合。通过将计算单元、存储模块与神经网络处理器以“积木式”三维堆叠方式集成,MLV架构实现了:

1.算力密度提升15倍:单位体积内晶体管数量突破传统2D芯片物理极限;

2.能效比优化50%:动态电压调节技术使高负载运算能耗降低;

3.延迟缩减70%:层间光互连技术实现纳秒级数据传输。

“这如同在芯片内部构建了一个垂直城市,”Sze在研讨会上表示,“每一层模块可独立升级,系统生命周期延长,硬件迭代成本降低。”黄敬博补充道:“MLV架构为边缘AI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计算密度与能效平衡。”

现象级的3D-MLV芯片模块

1.原子级键合三维堆叠

突破传统平面集成限制,通过垂直方向128层芯片堆叠,实现计算单元与存储模块的零距离交互,消除冯·诺依曼瓶颈。

2.性能飞跃

在1mm³空间内达成10^15FLOPS,相当于将超算中心算力压缩至指尖芯片,实测能耗降低87%。

3.热管理突破(纳米级微腔相变冷却)

采用梯度微流道设计,解决超多层堆叠热失控难题,芯片满负荷温度稳定在<85℃。

行业影响:重构半导体产业格局

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Développement预测,3D堆叠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突破220亿美元,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AR/VR、医疗健康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等。黄敬博透露,团队下一代产品将整合光子计算与存算一体技术,目标在2027年实现算力密度再提升30倍。

“我们不是在突破物理极限,而是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这位青年科学家的话,或许正预示着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