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竟成“带货密码”?看这群大学生是怎么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竟成“带货密码”?看这群大学生是怎么推广普通话

来源:潇湘晨报 2025-07-11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家人们,今天是咱们龙塘湾村农产品首次上架直播间……”

镜头前,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龙塘湾村党总支副书记谢定乾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热情推介。身后的农产品展台摆满了色泽鲜亮的山茶油、包装质朴的手工红薯粉。这场由大学生志愿者全程策划的直播,让普通话成为打通乡村产销链路的“新钥匙”,开播半小时就吸引了近3000名网友围观。

图为“红映龙塘湾”直播间 陈可欣/摄

此前,龙塘湾村的优质农产品一直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 的困境。村里的老茶农谢胜利曾尝试直播卖茶,却因浓重的方言让网友频频发问“老板说的啥”,一场直播下来仅成交1单。“不是不想卖,是开口就犯怵。”李建国的无奈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加上不熟悉标准化直播话术,好产品始终走不出大山。

针对这一痛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远辰志愿服务队的17名志愿者,在指导教师杜若琳带领下专程奔赴该村,开展以“红韵润心伴童长,农香助梦绘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作为2025年教育部、团中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这群年轻人带来了量身定制的“推普套餐”。

图为志愿者进行普通话发音培训 彭胜利/摄

白天的村委会大院里,志愿者们开设“普通话直播实训营”,从发音矫正到产品介绍词撰写,逐字逐句辅导村民。“‘有机’的‘机’是一声,不是轻声哦”“介绍茶叶时可以说‘回甘明显’,比‘喝着甜’更规范”,志愿者焦雅晴拿着自制的发音图谱,耐心纠正村民的表达习惯。村民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时不时举着手机录制教学视频,准备回家反复练习。

图为支教课堂现场 陈子希/摄

与此同时,村小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欢笑声。志愿者们将普通话教学融入财商数学课堂,用“一块钱能买几个鸡蛋”的生活化场景训练孩子发音;在艺术手工课上,孩子们边做竹编边用普通话描述作品创意,腼腆的小姑娘王筱萍第一次主动举手:“老师,我编的是会飞的竹蜻蜓!”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让推普教育像春雨般浸润童心。

图为志愿者在进行推广普通话调研 陈子希/摄

据杜若琳介绍,志愿服务队还为村里制定了《农产品直播话术手册》,收录了20多种本地特产的标准介绍词,并用拼音标注易读错的字词。目前已有5名村民能独立用普通话完成直播,首场助农直播销售额突破8000元。

图为志愿者在作直播前的准备 彭胜利/摄

“原来普通话真能当‘带货密码’!”谢定乾看着不断跳动的订单数感慨道。在为期十天的实践中,大学生们用青春力量架起桥梁—— 让普通话成为农产品的“推销员”,更成为乡村孩子望向广阔世界的“望远镜”。这个夏天,直播间里的热闹交易与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乐章。 撰稿:彭胜利 焦雅晴​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