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今年以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卷烟厂卷包车间,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机制和深入挖潜,使得多项关键指标均取得显著改善,这些成果也正彰显出他们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坚定信念。
建章立制 保驾护航有“章法”
“要围绕生产组织、设备运行、不良品的控制、物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提质降本增效管控模式。”在提质降本增效动员会上,车间主任王照亚掷地有声的点出下一步车间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
围绕这个思路,车间聚焦产量、质量、效率、消耗四项核心指标,按照“易实施、可提升、可推广”的原则,制定《卷包车间提质降本增效实施方案》,完善产量、质量、效率、消耗考核机制,实行机组人员与承包机组维修人员捆绑考核,建立全面覆盖、逻辑清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指标体系,消除管控盲区。
“原有的烟用材料考核单机组两班捆绑考核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改为单机组单班考核后,机组人员不但关注本班机台的产量、质量和效率,还积极在烟用材料消耗管控上主动想办法、挖潜力。”副主任戚亚东介绍说。
明确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产生了强烈的辐射效应,“节约就是增效,浪费就是损耗”的理念在职工中悄然形成,大家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改善、自我超越,迅速掀起了“抓细节、降成本、提效益、促发展”活动热潮。
思想破冰 行动突围有方向
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管控”作为三大提升任务,创新方式方法,延伸提质降本增效触角,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查找浪费点和增效点,开展管理降耗、工艺降耗、技术降耗和协同降耗,着力打好提质降本增效“主动仗”。
卷接机梗签剔除效果是影响烟丝消耗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烟支刺破、质量标偏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寻找稳质和降耗的最佳平衡点,技术人员开展工艺测试,改进梗签剔除技术、加装梗签二次风选装置,成功降低了梗签剔除率,又消除了梗签刺破烟支的隐患。
为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秉持“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将设备的自主维护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日常例保、轮保轮休、月底深度保养”的设备维保模式,使设备由事后维修、周期性计划维修向状态维修、预防性维修转变,有效提升设备保障工艺质量和生产保供的能力。
在这种全员参与、主动向前的良好氛围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职工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使得小改动、小革新逐渐成为解难题、创效能的有效途径,点滴之间的变化不仅筑牢了“节约增效”的车间文化根基,还推动了整体成本管控水平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 破解难题有“妙招”
围绕关键指标、短板弱项,分析存在的改进可能和空间,积极在创新创效上下功夫,做好重点难点问题的集智攻关和融合创新。
卷烟机风力送丝筛网孔径过大,造成了部分短烟丝泄露。为此,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攻关,成功改造落料器风力送丝装置,不仅达到了烟丝、烟末有效筛分的目的,而且大大提高了烟丝利用率。
组织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开展卷烟纸微剩余课题研究,优化设备工艺技术参数、实施设备改造,有效降低了卷烟纸剩余量。“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职工对降本增效带来的成果纷纷称赞。
多渠道征集合理化建议,开展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攻关等活动。坚持“设备维修再使用、配件拆解再利用、旧件修复再投入”的理念,鼓励职工在修旧利废上勤动脑、多创新,产品质量、设备效率、材料消耗指标持续稳中向好,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
“提质降本增效工作开展以来,各条线、各岗位主动思考、超前谋划,主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变‘五指张开’为‘握指成拳’。”车间党总支书记杨俊岭高兴地说。
无论是强化管理、优化机制还是深入挖潜,每一个举动都是对“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切实落实。过“紧日子”并非为了追求一时的显著成效,而是为了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让节约意识和降本增效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心中,在过“紧日子”的同时深入实际谋出“大智慧”,让“大智慧”为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活动呈上更为亮眼的后续答卷。(张艳 李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