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未至,濮阳黄河两岸已是热浪蒸腾,河道工程在烈日下静卧,一场关乎安澜的“大考”已然拉开帷幕。从坝垛间穿梭的身影到仓库里码放整齐的物资,从智慧平台上跳动的数据到演练场震天的号子,濮阳黄河人正以铁肩担当,筑牢防汛“铜墙铁壁”,守护百姓“岁月静好”。
责任如磐 未雨绸缪筑防线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早在汛期到来之前,濮阳黄河河务局便以“谋定后动”的姿态,筑牢防汛责任的第一道防线。6月23日,党组书记、局长方祖辉在全局水旱灾害防御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全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压紧压实防汛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关键措施,务必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措施到位!”
号令既出,行动必达。为全面应对汛前调水调沙及汛期洪水,该局迅速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主汛期水旱灾害和调水调沙防御工作的通知》,于6月23日启动调水调沙防洪运行机制,6月28日大流量洪水下泄,该局全面启动防御大洪水运行机制,各职能组人员悉数到岗到位,各级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段包工程责任制、一线班组班坝人坝责任制,全局上下如满弓之箭,蓄势待发。
为掌握防汛主动权,汛前,该局科学研判,精准圈定堤防、滩岸、浮桥等32处防守重点,其中河道工程防守重点9处,密切跟踪水库调度指令和河道水情动态,深化应用“洪水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一体化平台。沿黄三县局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加密水位、河势滩唇出水高度等数据的观测上报。一旦出现险情,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骄阳炙烤下的台前孙楼控导工程,薛占坡和同事们的蓝色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背上。他手持测量仪,目光专注地扫过水面刻度线,年轻同事紧随其后,在不同点位认真记录着水位数据。“主汛期,水情变化半点马虎不得。”薛占坡抹去额角滚落的汗珠,话音未落便迈向了下一个监测点。——这是一线防汛人对“责任”二字最生动的注解。
粮草先行 硬核保障强根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防汛大考的致胜关键,往往取决于“看不见的防线”是否牢固。
走进范县黄河防汛物资仓库,如同现代化物流中心般的规整场景映入眼帘,铅丝网片、麻绳木桩等物资码放得整整齐齐,仓库管理人员站在大屏前,轻点可视化防汛仓库管理系统,正逐一对防汛物资进行细致核查,仓库布局、物资存量等数据在屏幕上清晰跳动。这套系统把防汛物资的入库、存储、盘点、调拨到出库全流程管得明明白白,确保每一件物资都能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为防汛抢险筑牢坚实后盾。
调水调沙启动前,濮阳黄河河务局已布下“先手棋”。沿黄三县局将常备料物运送一线,20台大型抢险机械整装待发,18名科级干部下沉一线班组,驻守在防汛前沿。针对重要工程与重点坝垛,依据坝前溜势、水深及根石状况,按需实施预加固措施,抢在险情之前织密防护网;三支专业机动抢险队24小时驻地待命,随时准备奔赴险情现场。从物资到人力,从静态储备到动态部署,坚实的保障体系如磐石般撑起防汛底气。
智防结合 织密立体安全网
“科技赋能让防汛‘耳聪目明’。”在范县河务局防汛会商室,大屏幕上的范县黄河保护治理现代化综合管理平台实时刷新着水情、工情数据,值班人员紧盯着各项数据,确保信息第一时间收集、研判、报送,实现指令传达“零延误”。台前河务局枣包楼控导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人工巡查+智能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雷达探测等技术手段,对堤防、控导工程进行着全方位、立体化监测,24小时凝视着河道的脉动,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
为守牢防线,濮阳黄河河务局打出“组合拳”。严肃防汛纪律,加强值班值守,先后开展多次防汛督查检查,督促各单位严格履行职责;密切关注辖区河道水情、河势工情变化,密切跟踪洪峰演进,加强河道巡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工程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抢护;强化涉水安全管理,及时拆除恒通、昆岳、将军渡3座浮桥,确保泄洪通道畅通;加大直管工程范围内安全防范措施,广泛开展防洪避险宣传,累计发送3800余万条预警短信,让防洪避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同时,加强与地方应急、水利部门联动,形成“一盘棋”防汛合力。从“人防”的脚步丈量到“技防”的智能监测,一张立体安全网在黄河岸边越织越密。
砺兵秣马 实战演练淬精兵
“举起硪呀!嘿呦!瞄准桩呀!嘿呦!使劲砸呀!嘿呦......”5月下旬的台前枣包楼控导工程,号子声震彻河岸。一场集结9个部门、200余人的河地军联合防汛演练在此上演。“手硪打桩”“人工捆抛柳石枕”等传统技艺与“挖掘机装抛铅丝石笼”“无人机架光缆”等现代手段同台展示,在不同量级洪水背景下推演实战,让应急处置能力在“真刀真枪”中淬炼提升。
技术交流同样热火朝天。南上延控导工程管理班内,一场以防汛抢险技术为主题的黄河讲堂正热烈开展,山西万荣河务局与濮阳第一河务局的技术骨干围绕抢险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展开深入交流。
“去年九月与万荣河务局达成结对‘互帮互学’以来,我们始终聚焦科技信息化、人才技能等领域加强交流互学,持续发现并突破提升关键点,通过强化优势互补,切实营造起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了‘聚焦短板补弱项、强化业务促提升’的目标。”濮阳第一河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今年汛期,两地技术骨干互派驻点,跟随经验丰富的 “老黄河”实地查勘河势演变、分析根石状况,常态化开展防汛抢险技术、工程管理、数字孪生建设等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能力和水平。晋豫两地的经验与智慧在黄河岸边碰撞交融,为防汛队伍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引水润田 旱涝同防护民生
“闸门开启,流量稳定!”7月2日上午8时,彭楼引黄涵闸启闭机房内,闸门运行工李广远稳稳按下控制按钮,伴随着低沉的轰鸣,巨大的闸门缓缓升起,欢腾的黄河水奔涌而出,流入渠道,浸润麦收后干涸的大地。
这是濮阳黄河河务局组织的引黄涵闸和渠系配套能力联合提升演练现场。包括彭楼闸在内的11座引黄涵闸,在调水调沙大流量下泄的特殊时期,同步接受了一场高标准的“极限测试”。
该局坚持旱涝同防同治,综合考量调水调沙和抗旱供水需求,紧紧抓住调水调沙洪水下泄流量大、水位高的有利时机,协调用水单位充分利用现有渠系、坑塘及引黄调蓄工程,加大引水力度,能引则引,能蓄则蓄,预筹抗旱水源,提高黄河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力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夜幕降临,濮阳黄河两岸灯火渐明,防洪坝垛工程的剪影在夜色中宛如水上长城。薛占坡与同事们整理好巡查装备,脚步声混着蝉鸣,再次踏上夜间巡查路。手电光束扫过堤坝每一寸角落,在护坡上留下移动的光斑——那是坚守者的印记,也是承诺的见证。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即将迎来,大考当前,濮阳黄河人披星戴月、追风逐雨,将千钧责任注入每一次河道巡查,把滚烫汗水融进每一组观测数据,以铁肩担当践行守护安澜的誓言承诺。大河奔流里,他们的身影,就是最动人的防汛图景。(张泽晖 田晓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