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第三届“剑桥国际茶文化节”在剑桥大学圆满闭幕。在早前的6月15日,来自中英两国的茶文化专家在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举办了茶会雅集,为期10天的国际茶文化节自此开幕。
开幕茶会以“当东方树叶遇见英伦玫瑰”为主题,荟萃中、日传统茶艺之精粹,依次呈现了中国宋代点茶、明代煎茶以及日本抹茶三种经典茶道形式,带来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的茶艺盛宴。
通过茶汤的色香、器物的雅致与礼仪的节制,观众得以走入一场关于茶的历史记忆,在一盏盏茶汤中沉浸式体验跨越千年的饮茶传统,感受东西方文明的深层对话。这是中国宫廷饮茶艺术——宋代点茶首次登陆剑桥大学,其典雅考究的技艺和深厚文化内涵,引发了学界与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在茶会上,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从其代表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出发,探讨了茶叶在全球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一片来自中国的茶叶如何推动了世界贸易与文明交流,并深入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在仪式、社交和哲学层面的异同。
著名艺术家、英国皇家水彩协会前主席大卫·帕斯凯特分享了他在中国旅居期间对茶文化的观察与体验。著名东亚茶道与绘画大师、英国剑桥亚洲文化协会主席彼得·卡瓦鸠蒂,分享了他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学习艺术和茶文化的经验,以及他在英国传播东亚茶文化的体会。他们谈到,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连接人与人、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
中国福建黄檗书院院长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从一片茶叶看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介绍中国茶叶千年以来在东亚、欧洲的传播历史。
剑桥市多位市政官、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主席、剑桥大学多个学院的教授、院士等40余位嘉宾出席了茶会,高度评价了茶会雅集在促进不同国家的文明对话中有着重要意义。
茶中有诗,水中有道
本届茶文化节的开幕茶会中呈现了三场不同风格的茶会体验。中国茶艺家观合老师,以其深厚造诣,为观众带来了宋代点茶与明代煎茶的精彩重现。
他首先展示了源自宋徽宗的“七汤点茶法”,石磨研茶、逐汤击拂,茶汤如雾、汤花如画,展现了“茶百戏”之美与宋代雅士风范。随后,他演示了明代煎茶技艺,所用茶叶为杭州龙井,以慢火煮之,清香四溢,唤起观众对时间、传统与自然的感知。
随后,东亚茶道大师彼得·卡瓦鸠蒂和他的学生呈现了传统日本抹茶制作。彼得定期在剑桥主持“剑桥康河茶会”,翠绿细腻的茶汤,如桥梁般联结身体与精神、个人与世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世界茶文化的深入交流中感受东方美学。
日本抹茶文化最初源自中国唐宋时期的点茶传统。此次在剑桥呈现抹茶的制作与精神内涵,不仅展现了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东方文明在长期交流中所形成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在之后的10天中,来自中英两地的茶文化专家多次举办了中国茶专题品鉴会,增加了英国茶文化爱好者对于产自中国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不同地区的茶的兴趣与专业认知。同时,他们还参与了在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的工作坊,就博物馆中收藏的来自中国福建的百年茶砖等文化遗产进行了学术探讨,并访问了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大英国家博物馆等机构,研讨了他们收藏的关于茶的陶瓷与其他古代艺术品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盏茶,一次心灵的相遇。本届茶文化节不仅是对于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的致敬,更是一场跨文化的心灵对话,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东西方在“茶”这一文化载体上的深层共鸣,更为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互鉴与文明对话注入了新的活力。
剑桥国际茶文化节自2023年发起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由剑桥亚洲文化协会、剑桥华人社区中心、剑桥康河茶社等机构联合举办,获得“英国世界茶数字博物馆项目”的支持,是英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茶文化活动之一。
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介绍其代表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茶会上的宋代点茶表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