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土力学院与广兴集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沉浸式研学赋能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

江苏大学土力学院与广兴集团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沉浸式研学赋能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09 17: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7月8日,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春雷匠心”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沈春雷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以“传承工匠薪火 锻造土木脊梁”为主题的实践研学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倪荣臻带队,与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沈春雷及企业技术骨干深入交流,并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此次活动通过校企协同、劳模引领、沉浸体验等形式,为青年学子搭建起触摸产业前沿、感悟工匠精神的实践育人平台。

校企协同:打造实践育人新高地。

在签约仪式上,倪荣臻详细介绍了土力学院“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他指出,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此次与广兴集团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是深化新工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协同,让青年学子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中坚定职业理想。”倪荣臻说。

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江苏有容旅游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汉文对师生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集团近年来聚焦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转型,沈春雷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孵化平台,已培养出20余名技术骨干。“与高校共建基地,既能反哺行业人才储备,也为企业技术攻关注入青春动能。”张汉文表示。随后,倪荣臻与沈春雷共同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为基地揭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学生实习、技术研发、党建共建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每年至少组织1批次学生赴企业开展实践教学。

对话劳模:匠心传承的青春共鸣。

“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就是耐得住寂寞,扛得起责任,跟得上创新。”在“师生与劳模面对面”座谈会上,沈春雷以自身从普通瓦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他特别提到“只有开创一门绝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沈春雷在工作实践中攻克斜坡屋面防水的难题,掌握了一整套斜坡屋面防水技术。历年来经他手的工程中屋面渗漏返修率一直保持为零,创造了行业奇迹。凭这一手绝活,沈春雷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开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匠的追求,就是把‘差不多’变成‘零缺陷’”。

学生代表围绕职业规划、技术创新等话题踊跃提问。2023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耿欣雨提出:“在智能化浪潮下,传统工匠如何保持竞争力?”沈春雷坦言:“工匠精神不是固守传统,而是用创新延续技艺的生命力。”他举例说,工作室近年也引进学习新技术,例如无人机建模、3D打印等。

倪荣臻在总结中强调:“工匠精神既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希望同学们以劳模为镜,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既做‘专业人’,更做‘匠心人’。”

沉浸体验:从课堂到工地的思维跃迁

实践环节中,师生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先后参观了建筑工业化技术展示区、劳模创新成果展厅和实操互动区。在预制构件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精准完成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的“中国速度”;在劳模创新成果展厅,沈春雷“一把瓦刀”的成长历程,彰显出“小创新解决大问题”的工匠智慧。

此次活动中,土力学院学子以“行走的课堂”深化了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在服务产业升级中书写新时代的“工匠答卷”。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