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盛会,绘就文明交融的流动诗行

共赴盛会,绘就文明交融的流动诗行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09 13: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盛大启幕。这场盛会不仅彰显了中国高铁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折射出中国高铁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优异的服务,已然成为全球高铁行业的领跑者,作为“流动的文明”对人类社会全方位、深层次的塑造力量和深远影响。

中国高铁引领全球高铁技术创新发展。在高铁技术创新的征程中,中国高铁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全球高铁领域的佼佼者。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这一数字意味着中国高铁占据了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它不仅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更是攻克了高原冻土、峡谷桥梁等一系列建造技术难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雅万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书写着东南亚交通的新篇章、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华丽转身变为“陆联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便捷之门、中泰铁路让中南半岛的物流动脉实现无缝衔接,架起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快车道。这些技术突破与国际实践,不仅让中国高铁成为“国家名片”,充分彰显了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上的强大综合实力和重要引领地位,更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中国高铁创新“引擎”驱动深度交流。本届大会以“高速铁路: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设置全体大会、圆桌论坛、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邀请全球铁路行业的政府代表、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展开面对面、多维度的交流。对于全球而言,高铁的创新价值具有更广泛的普适性和深远的影响力。从国内视角看,中国高铁的创新成果斐然,永磁牵引系统作为高铁的“动力心脏”,实现能耗降低10%的突破,为绿色出行注入强劲动力;智能调度系统如同“智慧大脑”,让列车正点开行,保障旅客出行准时高效;长三角形成“1小时通勤圈”,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半小时生活圈”,“同城化”从概念变为现实,让工作与生活完美平衡。这种交流机制既凝聚起全球铁路领域的智慧合力,共同应对行业面临的诸如技术瓶颈、运营安全等挑战,又为世界铁路未来发展方向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彰显中国在全球铁路行业的引领担当。

世界铁路诞生200年来,从蒸汽机车到电力动车,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每一次迭代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中国在这一历史节点承办大会,既是对铁路文明的传承,更肩负着开拓未来的使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高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特色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推动不同技术标准的对话衔接,促进全球高铁技术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自主创新+开放合作”模式,中国高铁形成了从勘察设计到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能力,有力印证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铁路人的技术底气能力。

从北京大会的会场向远方眺望,一条条高铁线路宛如银色丝带,跨越山川河流,穿越城市乡村,将城市、国家与文明紧密相连。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展示技术成果的范畴,它更像是一座桥梁,凝聚着全球对高铁发展的共识;它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类追求更便捷生活、更紧密连通世界的共同向往。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高铁发展之路上,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全球高铁事业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文:张登登、马明晶、张山石)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