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生代:葫芦雕刻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之路

非遗新生代:葫芦雕刻与文化传承的融合之路

来源:周口网 2025-07-09 10: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新的光彩,我们看到了无数青年的身影,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行动,为古老的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陈正吉平,这位来自甘肃政法大学的青年学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对葫芦雕刻的热爱为起点,开启了一段精彩的非遗传承之旅。

陈正吉平,中共党员,原兰州现代职业学院2020级导游专业学生,现为甘肃政法大学本科生。他不仅是西游记集邮研究会常务理事、西游记文化研究会西北地区副组长,更是省级刻葫芦非遗传承人齐鸿民的入室弟子。他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成为了文化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

陈正吉平出生并成长在甘肃省兰州市,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让他深深着迷。他对于文旅事业的热爱源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甘肃的美丽。小时候,他常常流连于家乡的古街巷,被那些精美的葫芦雕刻所吸引。葫芦在当地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福禄,而葫芦雕刻艺术更是甘肃省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陈正吉平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葫芦雕刻技艺,他被这种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精进技艺,陈正吉平在过去的十年间穿梭于兰州城隍庙、赐福巷等地,拜访多位名师,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然而,他的学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他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执着,不断创新,最终让葫芦雕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1 2022年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金城葫芦王齐鸿民大师入室弟子

在拜访老辈艺人时,陈正吉平深受启发。老辈艺人的作品常常描绘天地万物,他们以葫芦为画布,用刻刀勾勒出山川河流、花鸟虫鱼,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灵动。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陈正吉平深受这种艺术精神的感染,他的创作也逐渐从传统的图案转向对人间百态的关照。他以葫芦为载体,刻画出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如农耕劳作、市井百态、家庭和睦等,用细腻的刀工和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人间的温暖与美好。

图2 学习兰州针刻葫芦

在创作过程中,陈正吉平也巧妙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2016年,陈正吉平有幸参加了六小龄童老师的新书发布会。这次会面让他近距离感受到了偶像的风采,同时也收获了两枚由六小龄童亲手赠送的勋章。这难得的经历不仅成为他研究学习《西游记》之路的重要推动力量,也让他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他决定将葫芦艺术与西游元素相结合,通过葫芦雕刻的形式,展现《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陈正吉平的葫芦雕刻作品独具匠心。他以葫芦为载体,将《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等,巧妙地雕刻在葫芦上。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雕刻技艺,更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3 得到齐鸿民老师在艺术上的认可

在大学期间,陈正吉平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他不仅在国家级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西游文化的深厚热爱,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西游文化的热爱和承诺。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旅游、教育、艺术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西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他还在兰州各大景点义务讲解,累计导游服务超三千人次,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其事迹也受到了人民网的报道。

图4 2024年参加黄炎培非遗展览

作为省级刻葫芦非遗传承人齐鸿民的关门弟子,陈正吉平在手工艺品制作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才华。他不仅掌握了传统的葫芦雕刻技艺,还通过自己的创新和探索,开发出了更具现代感和实用性的葫芦工艺品。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和认可,为兰州非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2023年,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甘肃省赛”中获得银奖;2023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23年,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得三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非遗技艺的深入研究和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

图 2024年获得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甘肃省赛亚军金奖

陈正吉平说:“我相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非遗是文化的活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传承得更好,为后人留下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化遗产。”在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西游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将文旅事业视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他也将目光投向国际舞台,希望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西游文化推向世界,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而葫芦艺术的传承,也将成为他文化传承道路上的重要部分,他将继续探索和创新,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