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显担当,创新突破展作为

攻坚克难显担当,创新突破展作为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08 16: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记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宁东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接触网作业队长吴海荣

2024年6月的宁东,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而来,配煤中心站的接触网在狂风中剧烈震颤。能见度不足5米的漫天黄沙里,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带着党员突击队艰难前进,300米长的接触线在他们肩头绷成一道钢弧。他叫吴海荣,是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宁东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接触网作业队长,此刻,他正用18小时连续作战创下单日架线4公里的纪录,努力带领团队啃下167.486公里线路的“硬骨头”。

“天窗点”里的时间战争

宁东铁路每日仅有短暂的作业窗口期,而吴海荣团队要在8个车站、9个区间完成接触网改造,曲线区段占比超40%,日均50列列车呼啸而过。他带着技术小组在现场蹲守一周,卷尺丈量每处弯道,笔记本画满改良草图,最终研究出用“模块化预配+分段突击”法,让支柱组立如搭积木般高效。当预制好的腕臂组件在地面完成“乐高式”组装,再由吊车精准吊装时,原本需要半天的支柱组立,现在缩短到了2小时,更创下单日组立38根支柱的效率纪录。

鸳鸯湖枢纽站改造中,面对13股道并行施工形成的复杂作业局面,吴海荣同志率领16人攻坚团队,画出“作战地图”:将施工分成测量、组立、装配等6个专业工序组。针对轨道车无法到达的区域,他调度吊车将一根根支柱在精密配合中拔地而起。在既有软横跨更换作业中,他制定“流程统一、协调联动”方案,每组软横跨四个分区的施工像齿轮般精准咬合,最终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确保项目进度较原计划提前达成。

曲线区段的“钢铁魔方”

传统工艺采用4.0铁丝固定支柱工艺效率低下而且隐患很多。那时候,吴海荣正好看见队员边干活边发牢骚说:“这破铁丝缠十圈都不牢,临线过车时心里直打鼓。”吴海荣默默记在心里,等收工后,他蹲在材料棚里拆了装、装了拆,手指都划破了,熬了20多个通宵,定型化固定架的草图终于画成,打开了曲线区段施工的新局面。这套钢铁魔方般的装置操作便捷、稳定性强,不仅减少了铁丝消耗,更通过标准化固定方式消除了临线安全隐患,显著提升了架线效率与施工安全性。

安全网格里的“铜墙铁壁”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化公司西安分公司开展的“七抓七强七提升”党建课题在宁东项目成功试点,在吴海荣的作业现场,他作为党员先锋岗的一员,和安全哨兵岗区的党员每天要完成“三查”:查设备隐患、查操作规范、查劳保穿戴。“安全不是喊口号,是把每个螺丝拧到恰到好处。”他总结的“班前交底-班中巡查-班后总结”三段式管理法,让安全手册上的条款变成了队员们的肌肉记忆。新工人小李记得,自己第一次拧螺栓时力度不够,被吴海荣叫回重拧,“他让我用扭矩扳手反复测,直到达到120牛・米的标准,说这是给列车的‘安全密码’”。

匠心传承下的“技能图谱”

因不可抗力停工的日子,作业队驻地成了吴海荣的练兵场。他支起模拟支柱,让队员们练习腕臂安装,“误差超过1毫米,就重来。”在公司推行的导师带徒模式下,他培养出了3名中级工、1名高级工、2名技师。当徒弟朱阿强、王帆在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接触网技能大赛中斩获前十,裴阳鹏、赵康在西安电化公司技能比武中获二、三名时,吴海荣的工装上还别着给徒弟们抄录的《施工规范》笔记。他还利用工休开展“一线小课堂”,讲解《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为作业队员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平台。

流沙坑前的“钢铁支护”

“梅园至石槽区间的流沙地质,差点把我愁死。刚开始挖,沙子就跟水一样往下淌,刚挖好的坑眼瞅着就塌了一半。”吴海荣回想起来,到现在还觉得心有余悸。流沙坑开挖困难,存在塌方伤人及影响线路路基稳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就摆在面前,想破脑袋也要想个办法把它给干了呀!”于是,吴海荣带领作业班组连夜研讨,采用“井圈支护”工艺进行开挖,坑每开挖500mm,四周支护一圈护壁,护壁内增加钢筋网,提高护壁强度,他连续16小时驻守现场,指导完成3处流沙坑支护,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行车安全。

从青涩学徒到作业队长,吴海荣的工鞋磨破了无数双,笔记本写满32本。零事故的纪录背后,是他凌晨三点还在核对的施工日志;单日4公里的架线奇迹里,藏着18小时风沙中“三班倒接力”的坚守。吴海荣用行动诠释着:所谓匠心,是把每根支柱都立成信仰的高度;所谓坚守,是让每次合闸后的电弧都化作破晓曙光。

如今宁东项目进入冲刺阶段,他仍每天背着工具包巡检,在接触网精调现场,手把手教队员调整导高和拉出值。夕阳下,他的身影与接触网的剪影叠在一起,成为塞上铁路线上最坚实的坐标。(作 者:周颖)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