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金,正值烟叶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河南鄢陵县只乐镇广袤的烟田之上,一场科技与汗水交织的“党建联盟”活动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在职党支部的专家们,与鄢陵县烟草分公司只乐烟站党支部的党员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携手开启了一场以“党建红”引领“科技绿”、赋能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田间课堂:把脉问诊,手把手开出“科技良方”
图为农科院专家在向烟农和烟站职工讲解烟株打顶
在一片长势喜人的核心示范田里,专家们化身为最接地气的“田教授”。他们聚焦烟农当前最为迫切的难题——科学打顶与病虫害精准防控,开展了一场零距离、沉浸式的技术传授活动。
“打顶要‘准’,看准时机,果断操作,才能让养分集中供给叶片生长。”一位专家手持烟株,指尖精准地掐去顶端花序,条理清晰地讲解着打顶时机、留叶数量与烟叶品质、产量之间的微妙关系。烟农们紧紧围聚过来,眼神专注,纷纷用手机镜头对准专家操作的细节,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技术要点。
不远处,另一位植保专家正拨开烟叶,用沾着泥土的手指指着叶片背面说道:“看这里,细微的斑点就是病害的早期信号!防治贵在‘早’,重在‘准’。”紧接着,他讲解了如何精确配比药剂、选择最佳喷施时机,以确保药效达到最大化。
这个田间课堂,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最为实用的“土”办法和最接地气的“金”点子,真正把科技送到了烟农的心坎里。
思想碰撞:围桌共谋,凝聚智慧破解“成长烦恼”
图为农科院专家在座谈会上与烟农进行一对一答疑
携着田间的热气与泥土的芬芳,活动转移至只乐烟站会议室。一场聚焦大田管理难题的“诸葛会”热烈启幕。烟农们纷纷打开话匣子,道出了心中积攒已久的困惑:随着雨季日益增多,如何有效防控根茎类病害?面对日益复杂的虫情,怎样优化绿色防控策略?如何精准把握水肥管理,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提升内在品质?
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农科院的专家们不再进行单向输出,而是与烟站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老烟农”围坐在一起,坦诚交流。专家们结合前沿研究成果与本地实际情况,逐一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烟站技术人员则分享了日常监测数据与一线实践经验。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从土壤改良的新思路,到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再到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潜力……一条条破解生产瓶颈的路径在讨论中逐渐明晰。
党建领航:红色纽带,织就产业振兴“同心圆”
此次“党建联盟”活动,远非一次寻常的技术下乡。它创新性地以党建为纽带,将科研院所的前沿智慧、基层烟站的精准服务、广大烟农的实干经验这三股力量紧紧拧成一股绳,成功构建起“党建+产研用”深度融合的“红色联盟”。
田间地头的精准指导,会议室内的思想激荡,无不彰显着党建联盟所释放的澎湃动能。当科研的“最强大脑”与基层的“实践沃土”通过红色桥梁紧密相连,当党的组织力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血脉,许昌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便在这一垄垄青翠烟叶的拔节生长中,在烟农们舒展的笑颜里,变得愈发清晰可见,坚实可触。党建联盟的种子已然播下,只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结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实。
鄢陵县分公司烟叶支部负责人充满信心的说道:“这次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以此为样板,持续深化党建联盟机制,让科技服务的‘及时雨’下得更透,让产业振兴的‘同心圆’画得更大!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地生根,真正解决烟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张秋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