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科创教育结硕果 少年折桂启新程

播州:科创教育结硕果 少年折桂启新程

来源:贵州日报 2025-07-07 15: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师生素养提升科创实践活动”中,遵义市播州区新蓝学校高一(9)班宋季洪同学凭借精湛的无人机编程技术、卓越的创新思维和扎实的科学素养,在全省高中组无人机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贵州省赛区冠军。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宋季洪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新蓝学校科创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接下来,他将作为贵州省高中组在该项目的唯一代表,出征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展现贵州学子的科技风采。

“从没想过自己能代表贵州参加全国比赛,是学校的科创基地让我的飞行梦照进现实。”这位腼腆的少年抚摸着奖牌说。

新蓝学校作为播州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基地,近年来在科学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该校科学教育基地占地160余平方米,设有无人机探究区、机器人实践区、科创编程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配备编程无人机、中鸣机器人套件等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叹:“这里就像魔法实验室,让我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此外,学校还邀请高校教授、高级教师等专家举办科技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创热情。

宋季洪的夺冠并非偶然,而是新蓝学校科创教育厚积薄发的缩影。近年来,该校在智能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等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并在各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科创C++社团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通过社团活动、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实践,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播州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始终坚持以“红绿相映智创未来”为主题,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

在政策保障方面,出台《播州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经费投入和资源整合。同时,播州区积极与省内外高校、企业合作,打造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推动科技骨干教师挂帮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师资力量是科学教育的关键。播州区成立AI教育、科学教育工作坊,组建学科中心,常态化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国培”“省培”项目,选派骨干教师赴上海、杭州等地学习,提升教学水平。目前,全区拥有科学教育特级教师1名、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3个、区级以上教学名师26名,并聘任31名科学教育副校长,为科学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播州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同时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如智能机器人、趣味编程、无人机等,形成“教学课堂+社团活动”的培育格局。三合小学创客中心孵化的《智能菌菇生长监测系统》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展现了区域科创教育的卓越成果。教学模式上,各校推行跨学科项目化、探究式教学,保利小学的分年级主题学习、区六小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实践,被媒体广泛报道。

为拓展科学教育路径,播州区深度融合地方文化与科技实践,开设“风力发电+节能小屋”“无人机测绘+历史场景复原”等特色研学课程,并联合高校、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年均组织超万名师生参与科学体验活动。

同时,通过科技节、创新大赛等赛事选拔人才,2023年以来,全区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913人次。此外,播州区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利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形式惠及数万青少年,并通过新媒体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宋季洪同学的佳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播州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见证。未来,播州区将以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创新育人模式,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全面提升,书写科学教育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