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的时代潮领 | 沿着大师的视野,重新发现宋

中国审美的时代潮领 | 沿着大师的视野,重新发现宋

来源:周口网 2025-07-07 11: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对宋的极致推崇,让近代文化学者和普罗大众将目光聚焦于宋。而随着对宋代文化研究的愈发深入,人们对其庞大的文化体系和独到的审美构建所震撼:几乎每一个领域,都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和惊喜,令后世为之惊叹不已。

近日,中建智地以“中国审美的时代潮领”为主题,联合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徐累、服装高定品牌 LANYU创始人兰玉3位当代大师,从营造、绘画、服饰等不同维度追溯宋,期望在历史中洞见未来。

古建专家刘畅谈宋代营造:“建筑是观察历史的小窗口”

宋代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巅峰时期,从礼序布局到间架结构,从木构造型到装饰艺术,无不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审美的独特品位。

“每一次对古建的触摸与解读,都是与先人营造智慧的隔空对话。”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馆长刘畅将建筑视为观察历史的小窗口。

透过这个小窗口,他看见了里坊制度被瓦解后,宋代市井经济所激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这些创造力成就了《营造法式》所建立的“材分八等”模数系统,以及制度、匠人、物用三者相济的宋代建筑,同时也成就了最能代表中国审美巅峰的非凡木构艺术,它们沉睡于斗拱飞檐之间,随时等待被再次唤醒。

艺术大家徐累谈宋代绘画:“未来往往在过去等着我们”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代画师们以自然为师,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心与物游,用笔触刻画生命的价值。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世界各处,国家文物局在《中国书画》中写道:“宋代的遗存远胜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觉上,宋人离我们就不像唐代那样的遥远。”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徐累,一直以中国古典美学为源代码,探寻历史中的现代性。“在我看来,未来往往在过去的某个深处等着我们。”在他的观点里,让处于不同时代的人相遇的不是历史,而是记忆,摒弃了前朝奢华繁复的宋代审美,是高级的精神上的愉悦,恰似活水源泉,引领千年时代潮流。

文原于道,明其本然。在他的《八段景》、《互山》等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东西方绘画元素的并置、重构,体察到宋人山水与西方文艺复兴的跨时空交融。

时装大师兰玉谈宋代服饰:“时装是内在自我的外化表达”

作为中国历史上文人气质最盛的朝代,宋代开创了独属于自己的穿搭时尚,服饰不再局限于外在的华丽,而是回归实用本质,风格也趋于婉约素静,更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以苏绣为代表的高超工艺更推动了这一服饰审美风潮,据《清秘藏》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光彩射目……佳者较画更胜。”

“时装不仅仅只是一件服饰,还是一个人内在自我的外在呈现。”苏绣第五代传人、服装高定品牌 LANYU创始人兰玉坦言,宋代对苏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物质和精神的空前富足,让宋代服饰呈现出精细入微的素雅内敛之美,也将刺绣从实用推向艺术化,宋代审美也因此奠定了中国时尚的隽永基因。

从巴黎大皇宫的系列大秀,到中国美术馆的时装艺术大展,兰玉将苏绣、诗词和时装交融而成的绮丽时尚,让世界再次看到宋韵流淌的自信和优雅。

中建智地与文化营宅:“中国审美潮领时代新风尚”

宋韵之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当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溯源宋,并非是简单地去感受和模仿宋代审美,而是以宋为切入口,从不同维度深度洞悉中国审美背后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根脉,进而引领时代的审美风潮。

从古建专家刘畅,到艺术大师徐累,再到时装设计师兰玉,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师以宋韵为灵感,让普罗大众乃至全世界,深刻感知到大国文化复兴大趋势下,中国审美数千年世代相承的独特魅力。

而这也是中建智地文化营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在过去的数年间,我们基于以唐宋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在当代人居中再现中国审美的超然意境,通过宅园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多重文化构建,为中国当代家庭营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人居,让中国审美在距宋千年之后,再次引领全球潮向。

一脉承宋,弦歌不绝。中国审美的时代潮领,不再是一句浮于表面的空洞口号,而是无数当代大师们投身于其中的时代浪潮。中建智地也将始终致力于中国审美,推动文化人居,与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一起,奔赴一个更中国的美学巅峰时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