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军君童书《醉春风》分享会点燃孩子们文学梦

作家李军君童书《醉春风》分享会点燃孩子们文学梦

来源:周口网 2025-07-03 09: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阶梯教室里,五十个曾对写作摇头的孩子齐声欢呼,三个思维游戏让写作课变成探险乐园。一位曾被称“猪猪老师”的作家用十五年坚守证明文学能照亮最平凡的人生。

2025年6月28日,深圳市宝安图书馆福海街道分馆四楼阶梯室,当作家李军君在课件上亮出巨大的“玩”字时,现场原本坦言“不喜欢写作”的孩子们眼睛亮了。

“我做你猜”的表演引发阵阵欢笑,“智力抢答”的创意灭灯方式激发奇思妙想,“吹瓶子”的物理挑战揭开逆向思维的奥秘。游戏结束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欢呼在图书馆回荡:“我们喜欢这样的写作课堂!”

这位曾被学生昵称为“猪猪老师”的作家,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醉春风》新书分享会,展示了文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十五年前,他还是流水线上组装纸箱的打工者;十五年后,他成为点燃数千孩子文学梦的“点灯人”。

一、教育实验场,游戏解锁写作思维

“当大多数孩子坦言‘不喜欢写作’时,李军君没有说教,而是亮出了他的教学法宝——玩。” 在宝安图书馆福海街道分馆的分享会上,这位深耕文学教育十五年的培训师展现了他独创的教学法。

李军君设计三个思维训练游戏环环相扣。“我做你猜”环节,孩子们用夸张动作激活联想思维;“智力抢答”环节,千奇百怪的灭灯方式点燃发散思维火花;“吹瓶子”挑战中,逆向、系统、聚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协同作战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写作是思维的舞蹈”,李军君用自己接受采访时的妙喻道出教学哲学。活动结束,一位家长惊讶地发现:“孩子回家后主动写日记,说要把课堂上的‘魔法’用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向馆长汇报时赞叹:“孩子们沉浸其中,作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这场由宝安图书馆福海街道分馆主办、福海街道文学会协办的“福蕴书海·创作启航”活动,成为深圳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样本。

二、春风沉醉处,十五年童心酿佳作

《醉春风》封面上一句宣言道出创作初心:“我懂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孩子们。” 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北京天天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集,凝聚了李军君十五载文学教育的结晶。

书中《孩子的眼睛》《富有创意的孩子》等篇章,以细腻观察还原儿童世界的鲜活与哲思;《在日记中自由飞翔》《另一个自己》则折射作者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出版社编辑评价:“李军君的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教育性,用散文的轻盈承载了成长的重量。”

分享会上,李军君动情回溯文学之根——童年从破旧屋梁翻找线装本《论语》的执着,躲被窝打手电筒读书的痴迷。“孩子们像春风,我愿沉醉其中”,他坦言《醉春风》正是十五年浸润童心的记录。

深圳市作协主席郭建勋评价该书“兼具文学性与教育性,为儿童文学注入新活力”,更有评论界将其誉为“当代《寄小读者》”。

三、人生逆旅者,从流水线到文学课堂

李军君的蜕变轨迹,是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最佳注脚。2009年,陕西渭南青年李军君怀揣文学梦南下广东,先后在广州和深圳生活。白天在流水线上组装纸箱,夜晚蜷缩八平方米出租屋写诗,他的文学生涯始于最艰苦的打工岁月。

“整个夜晚,我一直仰望星空/它的璀璨,恍若我不断浮现的梦境”——《孤独辞》中的诗句,正是他当年精神追求的写照。2020年疫情期间创作的诗集《孤独辞》,以“蛰伏、积聚、搏击”的意象成为打工文学代表作,被业界誉为“都市丛林里的心灵田园诗”。

四、创作双生花,从孤独呐喊到春风化雨

《孤独辞》与《醉春风》构成李军君创作的双生花。诗集《孤独辞》完成“从生存叙事到生命美学”的升华,被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外卖诗人”王计兵等联袂推荐。

而散文集《醉春风》标志着他从个人情感到群体关怀的创作转向。宝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指出:“这种创作既是对个体精神困境的突围,也是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先做好人,再做好文”——李军君在每堂课贯彻的教育理念,恰是两本书共同的精神内核。在宝安区文艺之家举办的《孤独辞》分享会上,学生家长曾以“亦师亦父”形容这位文学引路人:“他教会孩子用文字照亮生活,而非填满试卷。”

五、城市播种人,文学照亮全民阅读路

李军君的教育实践与深圳城市文化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全民阅读春风行动”的深圳表达,《醉春风》的出版恰逢其时。深圳市作协评价:“李军君的作品体现了深圳教育工作者对人文关怀的执着,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新范式。”

他领衔的宝安图书馆“文学公益写作”系列讲座,已成为深圳全民阅读示范项目。2025年,李军君计划推出聚焦亲子共读的新作,并联合学校开发写作思维课程,进一步推动儿童文学教育创新。

在人工智能重构创作生态的当下,评论家唐小林指出:“李军君的教学证明,再精密的算法也无法替代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洞察。” 这种教育理念的独特价值,恰如宝安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分享会后反馈:“当写作从任务变成探索,真正的内生动力就被激发了。”

图书馆阶梯教室的灯光渐暗,孩子们仍围着李军君索要签名。一位男孩兴奋地晃动手中的《醉春风》:“我明天就开始写日记!”这场景令人想起李军君常说的那句话:“教育不是灌输火焰,而是点燃火种。”

从渭北平原的黄土地到深圳湾区的摩天楼,从流水线上的打工者到孩子们心中的“文学点灯人”,李军君用十五年完成了一场文学苦旅。他办公桌上的两本书形成奇妙对话:《孤独辞》封面上星光点点,是打工者仰望星空的倔强;《醉春风》扉页处春风拂面,记录着教育者俯身倾听的温柔。

在深圳这座“速度之城”,这位作家依然守护着诗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