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乡的烟农李彬捏着刚出炉的《服务日志》,蹲在自家烟田边细细比对。日志上清晰记录着烟叶生长状况和烘烤建议,落款处是烟草技师王一安的联系电话。“昨天才反映过叶片泛黄问题,今早就带着诊断建议上门了”,李彬手指划过一行行技术建议,褶皱的脸上浮出笑容。
在宜章县的烟叶分级工场,十余名统一着装的分级员手指翻飞。一束束棕黄油亮的烟叶在他们手中快速分拣,划出流畅弧线落入不同等级筐内。邓敏这位曾经的“种烟新兵”站在场边感慨:“以前全家熬夜分烟叶,现在交给专业队分级,既省力气又卖好价。”
互助组里的分级烦恼
宜章县黄沙镇育苗工场的玻璃温室内,物联网终端闪烁的蓝光映照着整齐排列的苗盘。技术员轻点屏幕,智能水肥系统便开始精准滴灌——现代农业科技已深度渗透烟叶生产的起点。然而当烟叶进入采收季,传统生产方式的短板却暴露无遗。
“往年这时候,我家院子都堆成烟叶山!”岩泉镇烟农周建龙回忆道。他曾经联合五户邻居组成“互助组”,白天采烟,晚上围坐灯下手工分选叶片。昏暗光线下,青褐相间的烟叶常被混入同一筐,本应金黄的上等烟叶被埋没在普通烟叶中。
合作社来了“金手指”
2025年初春,当地转变思路。在笆篱镇白沙圩村的培训教室,三十多名妇女正接受“毫米级”特训。技术主管段水明举着集成图像识别功能的智能剪叶机:“叶脉分叉角度小于30度的归为上部叶,叶面斑块超三处降级处理……”这些学员经考核后,将成为合作社专业化分级队的第一批“金手指”。
“专业化分级是散烟收购成败的关键。”县烟草分公司副经理智磊解释。县里选择三家信誉良好的合作社重点培育,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分级工场。分级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和每小时600片烟叶分级的实操测试,合格者获得带有二维码的“职业认证卡”。
但新问题接踵而至。赤石乡新农合作社理事长谷建中站在空荡的分级车间叹息:“烟农不买账,觉得外人会糟蹋他们的宝贝烟叶。”价值千金的烟叶,农户怎敢轻易托付?
从怀疑到信赖的转变
当印制的《告烟农一封信》送到里田镇黄土村时,老烟农张大山随手塞进了灶膛。“自己种了三十年烟,还信不过手艺?”转变发生在烘烤季。合作社技术员带着《散烟收购专业化分级20问》上门,翻开的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分级案例:同一捆烟叶经专业分级后,均价每公斤提升0.48元。
更让张大山动摇的是当地的“透明服务”。在分级工场的监控室,六块屏幕实时显示各工位操作画面。“您随时扫码查看自家烟叶分级进度。”技术员点开手机APP,烟叶等级分布、重量统计等数据实时更新。老张最终松口:“先试二十筐!”
信任在细节中积累。岩泉镇烟农邓敏发现,每次分级后收到的烟筐都夹着服务回访单:“请对本次分级满意度打分”。两个月后,邓敏成了义务宣传员:“专业队分得准,我家上等烟比例涨了两成!”
数字赋能的分级革命
年初,在莽山云雾缭绕的育苗基地,每盘烟苗都有专属“电子身份证”,扫码可追溯全生长周期数据。同样的数字基因正注入分级环节。当烟农将烟筐送入分级工场,物联网设备自动扫描筐上二维码,烟叶品种、产地信息即刻显示在分级员手边的电子屏。
“以前靠老师傅经验,现在数据说话。”谷建中展示分级数据库。系统收录了十万余张不同等级烟叶特征图片,新队员通过AR眼镜扫描烟叶,系统便自动标注等级要点。区块链技术则将每筐烟叶的分级员、质检员信息全部上链存证。
初步预测,经专业分级的烟叶等级合格率达到可达95%以上,比传统方式提高10个百分点。更让烟农惊喜的是,专业化分级使每亩节约用工4.6个,全县10.6万担烟叶共节省20万个人工。
增收账本里的新希望
黄土二组的烟田边,李彬翻开记账本,数字跃动着新希望:往年全家五口人耗在分级上的480个小时,今年全部转化为运输、烘烤的精细管理时间;专业分级带来的等级提升,使亩均收入增加300元。他把账本递给前来回访的技师王一安:“这服务日志里,藏着真金白银!”
在当地烟草部门,更大的增收图谱正在展开。电子屏显示着专业化分级带来的连锁效应:烟农亩均增收12%,合作社分级员年均增收3.2万元,烟草企业优质烟叶供给率提升18%。
“专业化分级只是起点。”智磊望向分级工场外满载烟叶的货车。县里已启动烟叶全程专业化服务体系:从搭载GPS测亩仪的整地机,到物联网烘烤房,再到区块链溯源的运输链。合作社的培训名单上,育苗师、植保员等新工种持续扩容。
暮色笼罩南岭北麓,里田镇的分级工场仍灯火通明。分级员欧瑶任将最后一把烟叶归入特级筐,筐内二维码随即生成。
在宜章4.38万亩烟田间,科技赋能的专业化服务正重塑生产关系。烟农邓敏在朋友圈晒出代交售的烟叶,配文写着:“专业人干专业事,咱就安心当好土地管家。”照片里,金黄的烟叶堆成小山,映着晚霞灿若云锦。(胡镕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