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城检: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温情传递检察温度

数智城检: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温情传递检察温度

来源:中国网 2025-07-02 13: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期,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利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锁定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3名刑事被害人,成功申请到9万元专项救助资金。这些救助对象里,有涉案陷入生活窘境的困难群众,也有家庭贫困的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金的发放,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传递了司法的温情与关怀。

为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城关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司法救助”新模式,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引擎,全力跑出司法救助与法律监督的“加速度”。依托国家司法救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城关区检察院打破数据壁垒,整合千余条刑事被害人、刑事嫌疑人以及困难儿童数据,通过智能化的数据碰撞与深度挖掘,成功筛选出30余条潜在救助线索,城关区检察院迅速成立专项核查小组,对线索逐一进行梳理研判。

发现线索后,城关区检察院迅速启动“数据-办案”联动机制。检察官依托大数据平台线上查阅案件卷宗、核实家庭经济状况等证据,线下通过与法院执行局落实赔偿款强制执行情况以及走访被害人家庭、所在村委会等方式,快速完成救助资格审查。为了让被害人能够尽快获得救助资金,城关区检察院开通“绿色通道”,加快案件办理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助金的审批工作。此次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并成功救助3名被害人,是城关区检察院运用数字检察赋能司法救助工作的生动实践,该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打破了以往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实现了从“被动申请”到“主动救助”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司法救助的效率和精准度。

大数据不仅提升了救助速度,更拓宽了法律监督的广度与深度。城关区检察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持续优化模型功能,接入更多民生领域数据,深化“救助+监督+治理”一体化模式,让大数据成为司法救助的“加速器”、法律监督的“强引擎”,以检察速度与温度守护群众幸福生活。(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