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农网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终端资源,创新推出“商铺+N”模式,通过“一户一策”精准赋能,助力乡村小店转型升级,让“小生意”做出“大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因地制宜,小商铺变成“展示窗”
在汪营镇四圣祠村,返乡青年梁彪在自家开一商店,经营卷烟及日杂百货,满足当地村民需求。2023年,通过客户经理指导,商店里除必备的日常商品外,还将自己种植的当地特色水果进行摆放,成为水果销售的“展示窗口”。
梁彪水果园
2021年,梁彪在经营商店的同时,借助利川旅游业独特优势,种植水果50亩,并打造一个水果“观光采摘园”,让游客进园自由采摘,体验乐趣,以旅游观光助推水果产业。
“游客来店里消费,看见新鲜的水果就会尝尝,清甜的口味就激发了去水果园体验采摘的激情。”梁彪笑着说。通过“商铺+采摘体验”模式,去年虽然没有大量采摘就增收了10万元,今年应该还会有增长,真正实现了“前店后园”的沉浸式销售。
据客户经理介绍,针对农村零售户的不同需求,该局推行差异化服务。有的商铺结合特色种植,有的对接乡村旅游,还有的引入电商直播,让传统小店“旧貌换新颜”。
产业融合,土特产变成“香饽饽”
“我的鸡蛋、鸭蛋和猪肉都属纯天然的,到了夏季旅游季节,游客们都争先购买。”在凉雾乡凉雾村龙船水乡景区店主李丽英说道。
李丽英店铺土鸡蛋
李丽英是一位“湘妹子”,与利川小伙结婚后经营烟酒店已经13年经历。2023年她看准土特产的发展前景,以商店农网建设为支撑,建起家庭农场养猪和鸡鸭,借助旅游区位优势,将蛋类和猪肉在商店销售,把商铺打造成了“土特产集散地”,禽蛋和新鲜肉品深受游客青睐。去年销售收入20万元。
“每年旅游季节,在凉雾景区租房避暑的‘候鸟’很多,一般居住长达2至3个月,需要大量的食材。因我的蛋和肉类新鲜、品质好,成了游客的‘香饽饽’,在店里供不应求!”李丽英自豪地说,今年养猪80余头、鸡鸭500只,年销售收入预计在30万元以上。
通过挖掘乡村资源,推动“商铺+种养”等多元业态融合,不仅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还让利川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土货”变“俏货”。
农旅赋能,商铺搭上“旅游快车”
在文斗镇金龙村,卷烟零售户付琼华的店铺别具一格,货架上除了商品,还摆放着红军标语和红色文化纪念品。1934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曾在此召开十字路会议,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2023年,付琼华抓住这一优势,主动将商铺打造成“红色终端”。通过客户经理指导,在店内设立消费体验区,摆上卷烟、茶叶、水果等食品,沙龙式供顾客休闲。还将十字路红色文化简介册子摆放茶桌,让顾客先睹为快,赏心悦目。
“现在我的店几乎成了游客休闲聚点了,他们参观后就直接到我店里坐坐。离开时就购买卷烟和土特产,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卷烟和土特产的销量。”付琼华切身感受到人气旺盛。
“红色+商业”模式,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带动了老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一个个乡村“小商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它们不再只是传统的“小卖部”,而是集卷烟零售、农产品展销、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终端”。这些“小商铺”正以创新的姿态,书写了一幅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画卷。(杨秀明 刘莉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