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的调车员

“穿针引线”的调车员

来源:中国网 2025-06-17 14: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推进……连挂……停车,停车,2号……”6月11日13时,烈日当空,温度逼近30度,南昌南车辆段鹰潭检修车间调车组工长邓容通过对讲机不断发出调车指令。

邓容是南昌南车辆段鹰潭检修车间调车组的一员,每天车库的检修作业都要通过调车员“穿针引线”,把需要进行检修的车辆送至检修车库。鹰潭检修车间有段修库和厂修库两个车库,且在两条不同的线路上,这不仅增加了调车员的工作量,也提高了调车作业的难度。

“列车和‘铁鞋、脱轨器’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后,皮肤只要一挨到,很容易被烫伤。”邓容说。此时的他“全副武装”,草帽、手套、长袖外套、长裤、劳保鞋一样都不少。

“两组列车中间就像蒸笼,走在里面,汗水反复湿透的衣衫,常常结满了盐霜。”邓容一边熟练地拧紧人力制动机一边介绍。上下车梯、撤除铁鞋、设置防溜……这些作业,邓容每个班都要重复几十上百次。

“一般我们早班要调“30钩”,午班要多一点,一般“35钩”以上。每调“1钩”,调车员大概要走400米左右。两个班下来,基本要走上25公里左右路,相当于完成两个万米以上的长跑了。”邓容说。

“钩钩无差错、辆辆对正位”是调车组的作业准则,车间各线路用途、有效长度、容车数和坡度详情,调车组的成员们都熟稔于心;线路上脱轨器、防溜铁鞋、止轮器的位置分布他们了如指掌;调车计划、线路检查、取车领车、撤设防溜、连挂试拉,他们成竹在胸,保障了调车作业长期保持“零事故”记录。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