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县开云镇解放南路紧靠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清晨的街道上总有一群身影格外忙碌:外卖骑手穿梭于街道间,快递员分拣包裹的声响此起彼伏,货车司机在市场内匆匆装卸货物……他们是新就业群体的代表,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
为进一步破解新就业群体工作流动性强、社会保障不足问题,衡阳市衡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衡山邮政联合创建了“烟邮驿站”。“烟邮驿站”以党建为引领,以“暖、新”为载体,为新就业群体筑起“避风港”的同时,将他们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在阡陌小巷中书写了一段段暖心故事。
筑“新”巢:从风雨无依到温情港湾
休息难、充电难、吃饭难——这是新就业群体曾面临的三大难题。外卖骑手何育平回忆:“以前送餐间隙只能蹲在路边啃冷馒头,手机没电了得跑回站点,冬天冷风一吹,连口热水都喝不上。”
(能量补给站)
去年年初,衡山县局(分公司)与衡山邮政以联合建设“乡村振兴馆”为契机,在馆内打造“三个之家”服务矩阵,分别有配备了微波炉、纸箱的“外卖小哥之家”、配备卫生间和空调的“快递小哥之家”,以及提供充电和休息区的“货车司机之家”。驿站内,无线网络、急救药箱、快速充电站、维修工具一应俱全,还设有茶室和阅读区,成为新就业群体的“能量补给站”。
驿站的服务不止于硬件。针对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需求,驿站推出“宠新”品质课堂,涵盖短视频拍摄、手工艺制作等课程。此外,驿站正在积极联系衡山法院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帮助外卖骑手解决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真正实现“法律撑腰,人民当道”。
聚“新”力:以星火微光来治理长河
驿站还创新推出“兼职网格员”机制,鼓励骑手在送餐途中担任“移动探头”。在驿站内张贴了城管、食药监、消防、交警等部门联系电话表,以便“兼职网格员”在碰到问题时能最快找到主管部门。今年4月,快递员李和庚在送货时发现一处消防栓在漏水,他赶紧打开联系电话表,及时拨打了消防的电话,并在消防的帮助下两小时内完成了抢修。他不由得自豪地说:“没想到我们也能为城市治理出力!”
外卖骑手每上报一条安全隐患可积10分,积分可兑换伴手礼或生活用品。今年,驿站累计收到新就业群体上报的治理线索50余条,解决环境卫生、交通隐患等问题20余项。这种以服务换服务的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
见“新”效:凭就业信息照幸福底色
(就业信息大屏)
让新就业群体能找到更多就业机会,这是“烟邮驿站”发挥基本功能后,衡山县局(分公司)与衡山邮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衡山县局(分公司)主动联系衡山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驿站大门的右边设计了一个大屏幕,滚动播放招聘信息。这些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更有获得感——不仅服务个体,更惠及家庭。
截至目前,通过“烟邮驿站”发布的信息,找到自己心仪工作的新就业群体有30余人,驿站也为50余名未就业人员找到工作。前外卖骑手小刘赞不绝口:“我上次在这里休息,看到一个广告公司招聘,刚好又是我自己学的专业,我去了之后就应聘上了,现在已经在新单位上班一个月了。”这些朴实的反馈,成为“烟邮驿站”最生动的注脚。
在这片衡岳大地的阡陌巷尾,暖“新”驿站的故事仍在续写——它关乎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关乎每一个平凡劳动者被看见、被尊重的权利。(刘韬 高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