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昌卷烟厂制丝车间充分发挥“资源杠杆”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技术、人才和文化资源,推动车间管理在提升生产效率、员工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用好技术资源“小杠杆”,撬动生产效率“大进步”
“技术资源无疑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关键。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车间运作的效率、精度和安全性。”制丝车间主任凌斌说道。
自实施创新提质技术改造项目以来,制丝车间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设备及物联网技术,成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控与调度,确保各环节的精准把控。借助生产管理系统(MES)和制丝集控系统,车间可实时监控生产动态,快速分析数据并优化排产计划,从而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预警设备故障风险,并提前进行故障排查,减少设备停机时间,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的稳定性。此外,车间还依托精益管理理念,全面贯彻“五零”“四线”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成本消耗并强化质量过程控制,使精益生产水平取得了“大进步”。
用好人才资源“小杠杆”,撬动员工专业素质“大进步”
车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青年员工不同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建立人才库,并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搭建各种施展才华的舞台。依托车间李靓劳模创新工作室,鼓励员工参与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管理创新等项目,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此外,车间依托“一岗多能”制度,每月开展岗位操作竞赛、机电维修培训与竞赛等,并配套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在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员工拓展成长通道,实现自身价值。
图为青年员工参加操作技能竞赛
“起初,我以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车间岗位的具体生产流程,但通过车间的轮训制度,我很快对生产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刚刚进入车间半年的年轻员工谭奕暄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学习成长日志中写道。
据统计,2024年至今,车间新增1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15名高级操作工、16名青年员工入选厂部人才储备库,车间员工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9%以上。
用好文化资源“小杠杆”,撬动团队合作“大进步”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还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推动个人成长。”制丝车间工会主席、车间副主任邓云飞表示。
图为车间工会组织拔河比赛
制丝车间始终坚持“精、细、严、实、新”五字管理方针,引导员工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营造出高效执行与持续改进的良好氛围。各班组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管理规范与工作标准,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班组文化。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一文化氛围,车间工会也积极发挥作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暖心志愿服务以及“温暖大走访”等一系列活动,让员工感受到“家”的关爱和温暖。此外,车间还推行了“心语信箱”制度,秉持问题导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车间的决策与管理过程,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邓建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