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苗到致富宝:解锁长垅村产业振兴密码

从深山苗到致富宝:解锁长垅村产业振兴密码

来源:周口网 2025-06-06 11: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仲夏长垅村的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与远处九华山的黛色山峦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长垅村,曾经因交通不便而默默无闻,如今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凭借黄精产业铺就了一条“黄金之路”。在这场蜕变中,池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携手并肩,以产业为笔、以人才为墨,在长垅村的山水间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图景。

黄精产业的崛起,为村民开辟了“家门口就业”的新天地。育苗基地常年吸纳80余名农户务工,他们从事种苗移植、田间管护等工作,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2023年,工作队协助合作社建成九华黄精加工厂,开发出黄精果脯、黄精茶等深加工产品。工厂投产后,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预计到2026年丰产期,年产值将突破500万元。

此外,工作队还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民宿、农家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形成了“产业+旅游”的双轮驱动模式。

产业兴则集体兴。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合作社分红、加工厂收益等多元渠道,长垅村集体年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1万元。集体收入的增长,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新建产业道路3公里,解决了黄精运输难题;改造灌溉管网2000米,保障了干旱期的供水;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

暮春时节,长垅村的黄精苗破土而出,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光芒。从最初的产业摸索到如今的全链布局,从农户的单打独斗到集体的抱团发展,这片曾经沉寂的山村,正以黄精为媒,向世人展示着新时代乡村的活力与希望。

“目前我们正集中精力培育黄精种苗,通过技术手段使其达到商品苗标准,满足种植需求。”长垅村致富带头人汪国丰介绍,眼前这100多亩的育苗基地存苗量约1000万株,预计今年下半年,300万株优质种苗将从这里走向市场,按当前市场价估算,产值可达200多万元。

正如池州市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强所说:“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冲锋,而是一群人的接力。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把产业根基扎深,把群众心气聚齐,长垅村的‘黄金之路’定会越走越宽。”池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用实干诠释着责任担当,在九华山西大门这片沃土上,正书写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篇章。

未来,长垅村将继续依托生态优势,深化产业融合,让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幸福与希望。(刘欣 张瑜 张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