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为期两天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顺利举办。近百位中外高级别政经领袖、重磅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全球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与投资、全球经济碎片化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等热点主题,展开深入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为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探寻新路径、注入新智慧。金融壹账通银行事业部总经理、中小银行联盟秘书长贾燕菁出席了该活动的第八个主题讨论会议,与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等嘉宾围绕会议主题“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共同探讨交流,分享真知灼见。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主题论坛
贾燕菁介绍了平安集团持续不断的科技投入与创新积累。平安集团每年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高达数百亿元,有超3000名科学家,科研人员超2.1万,专利申请达55080项,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财产险数字化转型工程、“数智化”理赔新模式建设等项目多次荣获央行金发奖一等奖。科技赋能生态应用效果显著,当前平安AI客服坐席覆盖率达80%,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达93%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近年来,我国科技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日益凸显,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帮助科创企业规避风险,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质效,贾燕菁基于平安集团的实践积淀进行了分享。
平安集团是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型科创企业“最后一公里”的代表之一,2024 年,投入超1万亿保险资金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累计投入10.14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根据平安服务科创企业的实践,贾燕菁归纳并指出了现阶段科创企业的三重普遍痛点:
第一,害怕出险而不愿购买保险。比如拥有高精尖设备的科技型企业,非常害怕出险,其高精尖设备一旦遭受意外损害将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第二,研发与创新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企业研发突破存在时间跨度大、成功率低的特点,不确定性非常高,同时面临技术创新往生产型过渡时的适配性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多维度资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科技型企业行业分类广泛,在推向商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强化自身授信,又依赖产业链上下游授信等联动支持。
面对上述痛点,贾燕菁提出“智能化实时风控、数据价值重构、专利估值”三位一体的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策略框架:
首先是智能化基础设施部署,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目前,全国约有几十亿台物联网设备,这些设备能对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过程做到实时监控,这样毫秒级数据采集,对于风险识别效率的提升在40%以上,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做好相应的保险保障服务,而且对处于高危型研发测试阶段的企业,可以规避因害怕出险而产生的问题。例如,平安集团已经建成了集AI、区块链、物联网为一体的风控平台,有助于对处于高危型研发测试阶段的企业进行精准实时监控。该平台把风险管理的过程从事后变成了事前监控和干预,目前已在广东佛山、东莞以及江浙一带的科技园区进行试点。
其次是数据资产的价值重构,企业丰富和庞大数据的有效积累,有助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例如,平安集团已构建九大数据库,包括三大金融数据库(客户库、产品库、企业库),五大医疗数据库,一个公司经营库;金融、医疗数据库包含30万亿字节数据,成为全球最大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
再者是科创企业专利知识产权的有效沉淀,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估值,特别是破解科技型轻资产企业的估值难题,提供了更丰富有力的依据。
贾燕菁建议,金融机构要紧密跟随国家建设金融强国、科技强国等重大战略,借助综合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服务科技创新,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贡献力量。平安集团把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积极实践得到的以科技支持业务的应用科技、解决方案,通过金融壹账通输出给国内外的中小金融机构,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