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城市宣州区金坝街道里仁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而画卷的主角,是从“沪漂司机”华丽转身为“千亩田秀才”的徐贤龙。
1998年,三十出头的徐贤龙怀揣改变生活的梦想前往上海,在弄堂里送货谋生。2007年,他毅然“逆行”返乡,种下12亩烟叶,开启种烟生涯。种烟规模扩大需要土地,徐贤龙主动与亲戚朋友沟通,承诺提供劳动场地并按市场价格支付工资,成功流转750亩优质田地,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烟和种粮大户。这种烟稻轮作模式,既解决了土壤保育修复问题,又有效控制了病虫害。2024年,他种烟190亩,交售580多担优质烟叶;560亩优质水稻产出300多吨,纯利润达四十万元左右。
徐贤龙深知科技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他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会,认真学习种植和烘烤知识。从最初租用拖拉机,到如今各类农用机械齐全,还配备了无人机用于生产,解决了植保用工难题。
面对农村用工管理难题,徐贤龙总结出一套有效方法。他因人因事分工,公平公正对待工人。为工人购买保险,提供作业工具、防暑药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及时足额支付工资。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在他这里做工,年收入超万元,既满足了生活开支,又减轻了子女负担。
生活富裕的徐贤龙不忘回馈乡里。他争取项目资金和乡村资源,自掏腰包在流转田块间修建几千米石子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赢得村民高度评价。
“只要对自身能力有自信,成功的时机一定会来到。”徐贤龙感恩皖南烟叶公司近二十年的支持,他表示将继续保持种烟激情,跟随公司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手握方向盘到操控无人机,徐贤龙不仅实现了个人身份的转变,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带领百余乡亲蹚出一条共富路,为新时代“新农人”写下生动注脚。(冯伦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