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以BAYC命名的算力卫星震撼升空 开启Web3星际算力时代

首颗以BAYC命名的算力卫星震撼升空 开启Web3星际算力时代

来源:周口网 2025-05-15 13: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5月14日 ,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发星座,星座是不同主体投资,由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其中以以迷岩无聊猿(BAYC#3573)命名的算力卫星发射入轨标志着 Web3 从虚拟经济走向太空算力网络”

何为计算星座?在过去,卫星只有通信、导航、遥感,计算卫星被定义为第四种卫星,并且以后会变成前三种卫星的基础,再通过卫星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新的网络体系——计算星座。

据介绍,本次发射的“主角”由不同主体投资、国星宇航研制的一轨12颗计算卫星组成,具体包括内江号(星时代-27)、内江高新号(星时代-28)、台州号(星时代-29)、 海口号(星时代-30)、马鞍山智算一号(星时代-31)、崇州号(星时代-32)、天铁科技号(星时代-33)、迷岩无聊猿(BAYC #7573)(星时代-34)、御空者号(星时代-35)、“大零号湾”星(星时代-36)、之江一号(星时代-37)、之江二号(星时代-38)。此次一轨12星集结后,将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完成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

“本次首发任务是要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国星宇航相关负责人说,简单来说,也就是把算力天力支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看来,通过建设星座,能将单颗卫星的算力从T级提升至P级,并像互联网将不同电脑连接在一起一样,实现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对空天产业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BAYC #7573作为该系列中极具代表性的标志,其持有者曾多次推动在AI创新应用。此次以BAYC#7573 AI命名卫星,不仅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认可,更象征着Web3社区对前沿科技的深度参与。AI算力与Web3赋能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