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茶香溢京华!“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成功举办

乌蒙茶香溢京华!“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成功举办

来源:大众网 2025-05-12 16: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乌蒙多仙草,毕节有好茶。5 月 10 日,2025 太极古茶品牌文化推广季“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毕节茶产业的高光时刻。

政策领航,擘画产业新篇

推介会现场气氛热烈,灯光璀璨。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刚介绍,毕节七星关是贵州省区域性重要节点城市,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避暑名城”“中国最佳绿色宜居城市”等美誉。近年来,坚持市场导向,抢抓市场机遇,持续写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提升茶产业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让茶山变“金山”。

毕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键作茶产业推介,毕节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八大特色产业”之一,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就了100余万亩茶园规模,形成了贵州新茶饮原料产地,获得了“中国贡茶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等殊荣,全国第二张茶园碳票应运而生,茶旅融合欣欣向荣,“太极古茶”“金沙贡茶”“乌撒烤茶”等品牌逐渐走出深山、走出毕节、走向全国,茶叶正逐步成为毕节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致富产业、朝阳产业,奏响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毕节乐章。

多维发力,共启发展新程

激动人心的“太极古茶”中国行启动仪式举行,众多来自农业领域主管部门、中央媒体单位、定点帮扶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的领导嘉宾共同启动,标志着这一承载千年茶文化的特色品牌正式开启全国市场拓展之旅。这是茶产业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政策的积极行动,有助于提升太极古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政策引领与产业实践深度交融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刘桂才发表主旨发言,指出毕节以 “太极古茶” 为核心,依托生态优势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茶产品品牌化,并带动天麻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这种 “以茶为核、产业联动” 的模式,为全国县域特色产业品牌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助力农业增效与乡村振兴。

以茶为媒,以质为纲。在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倡导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来自贵州毕节、湖北、北京等地的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发布《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倡议围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品质安全、生态保护等内容,呼吁推动产业升级与共同富裕,向世界展示中国茶的东方文明之光,为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

品牌闪耀,赋能乡村振兴

在毕节市特色农产品推介环节,“太极古茶”“云中茗香”“两山天麻”“云涧谣”等产品依次进行现场走秀和推介。其中,太极古茶凭借独特品质和精美包装吸引众人目光,成为全场焦点。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地理条件,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孕育的古树茶品独具特色,品质极佳。目前,太极古茶已形成一条完整的茶叶生产链,推出四大系列近30款产品,销售范围涵盖北京、上海、深圳等20余个省市区,2024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余元。

在毕节市特色产业超级会客厅访谈中,太极古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栋、两山天麻集团代表、毕节海马宫黄茶非遗传承人、云涧谣农旅发展有限公司代表围绕毕节茶产业、天麻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等话题深入交流探讨,为产业振兴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积极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行“茶业 + 旅游业 + 文化体验”模式。依托古茶文化节、斗茶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茶园、品鉴茶叶、体验茶俗,有力促进了农旅融合。未来,七星关区将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茶叶品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茶叶品牌,推动茶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让小小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此次 “太极古茶”产品发布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毕节茶产业走向全国市场的关键里程碑,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生动注脚。从乌蒙山脉的生态茶园到全国产业发展的前沿舞台,毕节以一片茶叶为纽带,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民生温度、绿色发展的生态厚度与文化传承的历史深度,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