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川渝携手共谱新篇“川渝乐翻天”首演点亮成渝经济圈

2025川渝携手共谱新篇“川渝乐翻天”首演点亮成渝经济圈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4-30 16: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醒木一拍,满堂喝彩!2025年4月29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川渝乐翻天”首场演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评书表演艺术家曾令弟专场演出在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院圆满落幕。作为川渝两地文化合作的标志性品牌,本次活动以“守正创新”为主题,汇聚了川渝曲艺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通过经典与潮流的碰撞,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深度与时代活力的文化盛宴。

首演当晚,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剧院座无虚席,线上直播平台更是热度高涨。据初步统计,演出吸引了现场观众超1000人次,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重庆市群众艺术馆视频号等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突破16.6万。观众席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评书迷,也不乏年轻面孔,一位“00后”观众感慨:“没想到传统评书能这么‘潮’,方言梗和现代生活的结合太有趣了!”

南北对碰,刘兰芳惊喜亮相

据主办方介绍,本场演出特别邀请到北京评书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兰芳倾情演绎,为观众直观地展现了南北评书的各自魅力,形成了南北评书的文化碰撞,促成了双方的交流借鉴。

刘兰芳表示通过参加这个活动,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年轻演员,他们对曲艺的热爱和执着很受触动。我也很乐意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希望“川渝乐翻天”能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戏剧曲艺人才,让戏剧曲艺之花在川渝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川渝融合,共谱文旅新华章

在首场演出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曲协主席、谐剧表演艺术家张旭东(叮当)带来脱口秀表演《我的未来不是梦》,展现川渝喜剧的青春表达。凌淋、袁国虎等曲艺名家带来四川评书《笑谈重庆》《徐明广测字》,以麻辣方言解构现代生活。代浩、肖刚、杜锦权等人带来的四川评书作品,幽默中透出哲理,展现了评书艺术的代际传承。这不仅助力了巴蜀文旅走廊多方位发展,打造了两地“欢笑名片”,更是为两地老百姓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实现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本次专场演出结束后,观众表示这次评书演出很有新意,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让人耳目一新。不少观众讲到曾令弟老师在演出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活力,这种激情通过他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传递给观众,感染着每一个人,让观众们也跟着热血沸腾,沉浸在故事所营造的氛围里。

活动当天举办的“群星大讲堂”2025年重庆市文化馆业务骨干曲艺培训班成为另一大亮点。培训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兰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科;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张旭东(艺名:叮当)展开深度分享,为四川评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2025“川渝乐翻天”首场演出以一场笑声与思考交织的盛宴,再次印证了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正如重庆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所言:“让古老的艺术焕发青春,是摆在所有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川评书应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强大的传播力和互动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制造新的契机。

新老交替,川渝携手助艺发展

这场文化盛宴不仅以创新形式焕活了传统评书艺术,更生动展现了巴蜀地区文化传承的薪火相传。8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令弟以铿锵语调演绎经典传奇,而“00后”观众对现代方言梗的踊跃反馈,则彰显出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接纳。从刘兰芳大师的倾情授课到青年演员的现场实践,构建起跨越代际的技艺传承谱系。这不仅是川渝两地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的集体宣言,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在新老交替的浪潮中绽放出传统文化的青春光芒。

名家荟萃,曾令弟艺冠群芳

8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四川评书”传承人曾令弟带来了他的代表作《华子良脱险》《马歇尔吃汤圆》。他凭借铿锵语调与细腻演绎,将川渝革命传奇与市井趣闻娓娓道来。同时,作为沙坪坝区文化馆的"镇馆之宝",曾老先生将"广场故事"打造成永远保鲜的文化盛宴。

曾老先生深谙"艺无古今,贵在推陈出新"之理。他表示,四川评书传承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通过比赛、培训等多种形式,持续挖掘优秀的曲艺表演者,为那些有天赋、热爱评书艺术的青年演员多多地搭建舞台,鼓励他们多实践表演,迅速成长起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