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川蜀行》Ⅲ——80多岁老爷子的幸福晚年

《人保川蜀行》Ⅲ——80多岁老爷子的幸福晚年

来源:东方网 2025-04-30 09: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真的为我们家解决了好大一个难题。”成都,年过八旬的杨爷爷一边回忆过往一边擦拭着双眼。

杨爷爷近几年来因患病而常年卧床,繁重且熬人的照料工作完全由同样80多岁的老伴独自完成。对于这一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显担当,危难之际见温情。

“能帮一把的时候肯定得搭把手”。一次内部业务沟通会上,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一位长护险经办人员提到了这一情况。可就是会上简单的几句话,却引起了公司相关负责人的高度关注,会后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上门了解详细情况,并协助老人提交了长护险申请资料。

而也正是因为人保财险的这次主动服务,让杨爷爷能顺利享受长护待遇,对于长期卧床和长期照料的老两口而言,或许任何语言都难以概括彼时内心的激动。毕竟,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长期护理失能老人的身心之痛。

“人民保险,服务人民”,对于这家金融央企的排头兵,中国人保对杨爷爷伸出的援手,只是其服务民生过程中最细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人保始终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融入发展血脉,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发挥国有大型保险企业的行业“头雁”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保险服务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发自内心的“赞”。

强化民生服务韧劲,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历史。

“自承办以来,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累计收到政府和群众的表扬信、感谢信和锦旗等169件,参保群众满意度好评率99%以上”。这一数据或许最能说明人保财险参与成都长护险试点八年来的成绩。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一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使得将长期护理保险转化为“准社保第六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受限于我国的现实情况,试点以来,其进展仍远不及社会预期。究其原因,筹资渠道单一、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系列问题,时至今日仍难有有效解决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试点的九年间,不同的试点地区和经办机构确也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长护险经营区域样板。

成都是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试点城市。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人保财险全程参与了当地四轮长护险政策迭代实践,并创新构建了“制度支撑、宣传引导、精细管理、品质服务”四位一体的商保机构经办体系。

“我们是行业首个取得全国ISO管理体系认证的经办机构”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简短的话语背后却凝结着人保无数人的心血。

如前所述,长护险的发展仍有些许不足待解,但如何精准高效触达失能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则是具体经办服务落地中难点焦点问题。而成都之所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则离不开人保这家经办机构服务人民初心下的鼎立支撑——发挥服务网点优势,在成都市全域23个区(市、县)设置分支机构、并下沉建设47个农村服务网点,在农村依托人保网点设立“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城市深入基层社区打造“医保长护险制度+民政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融合受理窗口,配合医保部门因地制宜拓宽服务边界,采取社区集中受理、增加网点延时服务、特殊人群上门服务等多项措施。

也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得杨爷爷得以享受政策带来的温暖,而中国人保致力于将民生服务嵌入基层治理,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韧劲,也正在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

发力精准保障,让新业态人群尽情的去拼

“这孩子的下半生怎么办!”

2023年6月30日,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筹措学费,大学生小邓在利用暑假兼职送外卖的第二天,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重伤致残。对于家境本就不宽裕的家庭而言,这一意外无异于晴天霹雳。

“多亏了有保险”。

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在收到平台申请信息后,靠前一步做服务,主动与小邓家人联系,全程陪同医检劳鉴,全力协助办理伤残津贴的待遇申请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鉴定申请。

经评定,小邓已达到职业伤害四级伤残标准及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但幸运的是因为有职伤保险,他每月都可以享受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共计5100余元。“新职伤”惠民政策实实在在地为这个困难的家庭重塑了新的希望,更为小邓撑起了从容前行的未来。

“新职伤”到底是什么?

”新业态就业人员在风雨中奔跑、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深深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他们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和国家战略腹地核心部分,人口西部第一,平台经济发达,灵活就业总人数超过730万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达370万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新业态从业者因劳动关系复杂,长期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对职业伤害保障需求十分迫切。作为人社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七个试点省份之一,2022年,四川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人保财险深度融入四川新业态职伤经办体系,充分发挥保险央企的专业优势,在政策衔接、服务落地、风险管控等领域创新实践,构筑“职伤保障”民生屏障。

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政企协作,不断完善“精准保障、智能风控、生态共建”服务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暖心护盾”,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造“政策清、机制明、服务暖、保障实”的四川模式,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从心出发做巨灾,让灾难的影响降低再降低

在历史的长河里,某些历史瞬间没有人愿意回望。

但也正是深埋于心间的一份凝结着群体记忆的痛,使得四川成为过去十年间全国巨灾保险当之无愧的“先行者”“排头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川自然条件复杂,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三大地形,辖内有8条主要地震断裂带,地震风险较高。

为应对防范灾害事故,长期以来,四川省不断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转移巨灾风险,早在2015年四川就率先在全国试点地震巨灾保险,成为全国地震巨灾保险领域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而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则充分发挥首席承保人的带头作用,携手共保体单位,持续探索行之有效的巨灾保障。

数据显示,人保作为首席承保人的巨灾保险在过去十年间已先后覆盖省内20个市(州),累计承保城乡居民1200多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超3000亿元,触发赔付11次,向全省7291户城乡居民支付1.1亿元赔款,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赔款总额的90%。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构建巨灾保险保障网络的同时,亦持续探索巨灾保险各类模式,加快推动构建“多灾因、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体系。2024年11月,四川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工作方案》,将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基础保险金额翻番,成为快速落地国家两部委文件政策的省份之一,四川再次成为全国多灾因巨灾保险的“先锋队”。

数据显示,自2024年12月启动多灾因巨灾保险以来,截至一季度末。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已率先在全省13个市州64个区县启动签单,承保71.08万户,提供风险保障328亿元。

“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将不断深化产品供给侧改革,提高风险减量服务质效,拓展巨灾保险覆盖范围,将四川巨灾保险探索走出的一小步转变为国家巨灾保险发展的一大步,充分发挥巨灾保险的功能作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而不懈努力。”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