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大会北京举行

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大会北京举行

来源:信阳新闻网 2025-04-29 15: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四月的北京,春和景明,惠风和畅。由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大会系列活动,4月25日--28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国台湾地区及美国的获奖作家出席会议。

(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全体合影)

4月26日上午,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王巨才;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中心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世界诗人大会副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秘书长北塔;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许苗苗;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跨文化交际研究博士赵倩;中国散文网总编辑、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兼工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诗词文化院副院长邵建国等领导专家出席大会。会前,与会颁奖嘉宾亲切会见获奖作家,并合影留念。

(中国散文网总编辑、组委会主任邵建国做大赛赛事报告) 

颁奖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中国散文网总编辑、组委会主任邵建国向大会做赛事报告:为讴歌全国自然生态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繁荣当代生态文学,推进生态文学高质量发展,以文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由中国散文网、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征稿历时半年之久,得到中央、省级媒体的宣传报道。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和中国港台地区及美国、德国、新加坡7536位作家的作品,佳作频出、硕果连枝,显示出大赛的全国性、时代性和及时性,真正反映出当代生态文学的创作成就。大赛截稿后,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石英、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周振华、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长北塔、中国散文网总编辑邵建国等专家学者组成终评委员会,对进入复评的稿件,分专业组、社会组、青年组等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全体评委在评稿后题词祝贺勉励。生态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行动的号角。为庆祝这一文学盛事,表彰获奖作家,展示生态文学成就,大会邀请获奖作家来首都北京参加隆重的颁奖典礼,大赛获奖作品陆续将由《中国散文网》发表,获优秀奖以上的作品将由出版社结集出版。

(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主会场)

在欢快音乐声中,第二届“春光杯”大赛的获奖作家依次上台领奖,与会领导专家为他们颁发了亮灿灿的奖牌。颁奖嘉宾致辞中希望获奖作家再接再励,用文字的力量,共同绘就生态文学壮美画卷,为我国生态事业谱写绚丽的华章。辽宁省葫芦岛市教育督导员刘艳军、新疆乌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贾荣才、山西省灵石县作协顾问张仁双代表获奖作家上台发言:感谢“春光杯”大赛搭建高水平平台,让我们生态文学作品得以被社会大众所看到,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态之美与文学之力的相互交融。这份荣誉既是桂冠,更是使命,未来愿以文字为舟,以赤诚为帆,继续在生态文学海洋中破浪前行。会后,与会领导专家给每位获奖作家签名,并分别合影留念。 

(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典礼主会场)

4月26日下午,第二届“春光杯”组委会举行2025年中国当代文学名家专题报告会。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散文网顾问石英做精彩的专题讲座。石英会长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阐述文学的时代价值、艺术感染力和创作技巧。报告会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在场获奖作家受益良多。会后石英会长与获奖作家们签名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4月26日晚上举行的第二届当代生态文学创作论坛上,江苏省冷元华、甘肃省宋全胜、江苏省曹景平、贵州省白萍、江苏省张凯华、湖北省刘三江、江苏省李全文等十几名作家先后发言,畅谈了创作心得和创作感想。歌以咏志,诗以传情,随后举行当代生态文学朗诵会,江苏省费建林、四川省桂平帮、天津市郝立群、山东省鲁城君等先后登台朗诵了原创生态文学作品和优秀诗篇。通过作品朗诵,赞美大好河山,颂扬大美中国,唱响保护生态环境,爱我家园的主旋律。朗诵会内容精彩纷呈,是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颁奖活动的一次艺术盛会。  

锦绣河山,文学致远。会议期间,组委会组织当代生态文学作家诗人大型采风创作活动,参观游览北京名胜,进行同题诗赛,并举行了联谊晚会。第二届“春光杯”大赛颁奖活动这场文学盛会恰似一场诗意的交响,让生态保护与文学创作在字里行间深情相拥,处处充满活力,洋溢着激情,大家共话生态文学,共享文化盛宴。获奖作家们用学识和才华,用文笔和情感装扮了本次大赛,也传播了最美的生态文明和厚重的文学文风!让我们携手同行,用笔墨守护绿水青山,为时代谱写永恒的绿色诗篇。 (马萍萍   摄影 路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